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1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2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解析】从前四句诗“不能食” “拔剑击柱” “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接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 【答案】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3结尾两句对表达诗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_【答案】结尾两句由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也在所难免, 3、这足以证明了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46 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禁:消受。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最 5、多少可儿坟。 (明末 王象巽游曲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 兴亡之感往往从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 “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句借韦曲花讽刺世风;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句借花喻人;D.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句为景物描写。 【答案】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要点一: 6、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三)(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7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题目要求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样,首先要熟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 8、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抓住“勤王”及“梦中归”即可概括出情感。 【答案】从诗的末尾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翻译】听说轮台路这个地方环境很恶劣,成年累月地飘着大雪。 春风从来刮不到这里,来这里的唐朝使者也应该很稀少吧。 无边的白草一直通往疏勒,连绵的青山穿过了武威。 为国君做事怎么敢抱怨道路遥远,只在私下里会做归乡的梦。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 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了边塞地区特有的景物特征,表达了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 前六句诗,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 飘飞的大雪,是这里的底色。 “春风不曾到”则 9、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使亦应稀”的原因。 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道,因此,诗人将去这里,为王室辛劳,报效国家。 虽然自己身怀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乡之情的。 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 镜湖 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 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3 新视界高考对接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考点解说(一)概念含义(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中的“丘山” “羁鸟”“旧林” “池鱼” “故渊”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梧桐” “细雨 12、” “黄昏” ,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二)考查角度(1)概括景象(意境 )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经典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1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