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1 赏析示例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的能力。 两首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 李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后两句为议论警策。 昏君李隆基对六军生死一点都“不动心” ,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让人感慨。 袁诗另辟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答案】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 3、慨的是长恨歌只是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却看不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 3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 请做简要赏析。 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解题时要仔细揣摩诗句,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角度思考。 结合诗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确定了要点以后,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充分分析。 【答案】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做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做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最新海量高中 5、,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赏析,而且规定是对“对比”艺术的分析,难度较大。 要理解本诗前后描写不同,找出“对比”的内容,可从结构和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7 题。 马嵬坡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 6、 又何人。 注: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偕张丽华、孔贵嫔入景阳宫躲避隋兵而最终被捉一事。 6这是一首咏史诗。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历来为文人所吟咏,而对唐玄宗在处理江山美人问题上的态度,人们却褒贬不一,本文作者态度如何。 试作简要分析。 答:_【解析】诗的前两句写马嵬赐死,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 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 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 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答案】认为唐玄宗是“圣明”天子,他虽然与杨贵妃难舍难分,到底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了“要江山不要美人”的决定,但诗中 8、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 有的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琵琶行中“我”的形象, “我”是一个被贬江城、孤独苦闷、雅好音乐、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诗人形象。 高考时一般从这样几个方面考查: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经典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诗意助读】我站立在春风中,在夕阳映照之中放眼观赏美景,只顾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料峭的春寒。 我最喜爱东山天晴 9、之后的雪景,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解析】第一步:审。 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 本题鉴赏的对象就是作者自己;鉴赏的要求是“简要分析” ,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步:找。 找到诗歌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 本诗标题为“最爱东山晴后雪” ,已透露出诗人是一个热爱大自然,陶醉于自然美的人。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在冬末春初外出赏雪的情景,诗人的形象由此呈现出来。 具体可从下列诗句看出:“逐胜” “忘寒” “小立春风”等。 第三步:析。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 从“只知逐胜忽忘寒” 11、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 3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要揣摩第三句之“问” ,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4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 “孤云” “敬亭山” ,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 12、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注:题目若要求概括形象特点,只完成第一步即可,要求简要分析则完成前两步,若题目问及为什么塑造这一形象或要求“赏析”形象时,则应三步都答出。 附: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 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熏风:东南风。 【诗意助读】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睥。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1 赏析示例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