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4 阅读专练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 3、,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 4、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所住”是固定的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拆开。 排除 A、B。 “护儿”是“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主语, “数见军旅护儿”解释不通,排除 C 项。 【答案】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嗣位指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6、相尽力。 【解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的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来护儿时,炀帝因叛乱已被捉住,没有办法保护他,与他直言劝谏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译文: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译文:_【解析】(1)句关键词语“军旅” ,意为“战事” ;“咨” 为通假字,通“滋” ;“幸”指皇帝驾临某地。 (2)句中“凶逆”译为“凶残的逆贼” , “泉壤”指“九泉” , “王室”指“朝廷”。 把重点实词和句式准确理解,然后连词成句,即可准确翻译。 【答案】(1)陛下发动战事,百姓很容易滋 7、生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非常担心这不合适。 (2)(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以至于让朝廷落到这个地步,只能抱恨九泉之下,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没有懂事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扶植教导他,非常慈爱和顺。 小时候就非常卓越,初次读诗经时,放下书感叹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为国杀敌来取得功名成就。 ”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话感到惊奇,并认为他志向豪壮。 等到长大后,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 正赶上周朝军队平定淮南,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多次看到军队,来护儿慷慨激昂有了立功成名的志向。 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在平陈之战中,来护儿立下了功劳。 晋升官位到上开 8、府,赏赐物品一千段。 仁寿初年,升迁为瀛洲刺史,凭借善于处理政事闻名,多次受到慰劳勉励。 隋炀帝即位后,被提拔进入朝廷,瀛洲百姓拉住车驾挽留,多日不能走出瀛洲边境,到京城上疏请求他留下的人,前后有几百人。 隋炀帝对他说:“从前国家不太平,你就是名将,现在天下无事,你又是好的官吏,可以说文武全才啊。 ”大业六年,炀帝车驾巡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上华丽的衣服白天游玩,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这样了。 ”于是赏赐他财物二千段,还有牛和酒,让他去拜谒祖先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 还让三品以上的官员聚集在他的家里,一整天畅快饮酒,朝野上下都认为他很荣耀。 十二年,炀帝巡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发动战事,百 10、只能抱恨九泉之下,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于是被杀害,来护儿重视承诺,交往诚实敦厚,轻视钱财,不置办产业。 至于行军带兵打仗,多有独特的计谋,每次看着兵法,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他善于安抚士卒,部署严明,所以都能为他以死效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 “ ”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 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 11、兵驻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 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月豆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 12、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 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 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选自明史 卢象昇传 ,有删改【注】: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射,娴将略 熟习B逐贼危崖 高峻C督天下援兵 督促D次顺义 驻扎【解析】督:监管,统帅。 【答案】入下列句子“ ”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然事多 嗣昌、起潜挠 杨 14、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解析】作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矣” ,句末语气词,之后应断开。 由此可以排除 C、 D。 在“人实为之”一句中, “人”是主语, “为”是谓语, “之”是宾语,句子成分已经完整。 因此之后应断开。 据此便可排除 B。 因此答案选 A。 【答案】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定以死报效国家。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解析】D 项“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错,原文是“象昇上疏救,不得”( 象昇上疏请求救援,没得到增援)。 【答案】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译文:_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译文:_(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 请根据文本分析。 答:_【解析】关键词:(1)“麾”:指挥;“迄”:到、至; “尽、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用完。 (2)“由”:因为;“是”:这;“多” :形容词用作动词,赞扬。 (2)没有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