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6 自主赏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C 项, “幽”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D 项, “诗”名词作动词,吟诗。 【答案】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为欢几何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D罚依金谷酒数【解析】B 项,古义:疑问代词,多少;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案】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 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 、什么地方(桃花园 )、干什么事(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 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阔论、饮酒赋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 4、羽觞飞快传递,沉醉于皎洁的月色之中。 7名句默写。 (1)_,序天伦之乐事。 (2)群季俊秀,_;吾人咏歌,_。 【答案】(1)会桃花之芳园(2)皆为惠连独惭康乐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村落嫁娶图记明 顾彦夫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 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 请曰:“君必为我记之。 ”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 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 ,以牛代行也。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跨牛质矣。 ”“乃复有 5、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 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 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 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 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 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 ”“去既远,又有林郁然。 竹篱茆茨 ,亦仿佛如女家。 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 6、,罄折 而立,谁也。 ”曰:“此其婿也。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 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 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 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 ”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注:锦衣:锦衣卫官员。 肩舆:轿子。 妓:歌舞女艺人。 茆茨:茅草屋。 罄折:谦恭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8、/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 /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注意句子中的“也”处需停顿,而“我”在文言句子中多不在句首出现,这样分析答案就自然明了了。 【答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译文:_(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译文:_(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解答此题应注意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要使语意连贯。 在翻译时要准确翻译“备” “谙” “以” “或” 10、图画的原委。 有(一位) 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他擅长作画。 (有一日) 到我家来,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说:“您对绘画的了解,同我对写文章的熟悉一样。 请问(画中 )女子骑着牛,是为什么。 ”回答说:“这是农村人家嫁女儿的情景,不能准备轿子,只能用牛来代替了。 一位仆人牵着牛前行,( 农家人)珍视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在地上行走, (让她)坐在牛背上。 ”“还有一个仆人拿着伞盖遮护着她,是为什么。 ”回答说:“婚礼应该在傍晚举行。 在晚上,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 都) 在白天,(就) 用伞盖来遮蔽日光,也是珍视她( 的表现)。 一位老妇人靠近牛头行走,一位老翁在牛后面慢慢跟随, 11、这是父母送女儿出嫁。 一个老翁扶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站在门口观望。 一个年龄大些的男孩,领着一个年幼的,用手指着告诉他。 他们的脸色都好像欷歔洒泪的样子,是伤心离别啊。 牛的前面有四个人在吹奏,是迎亲的引导者。 道路旁边有两头驴按次序行走,骑驴的是村中的歌舞女艺人。 在驴后面跟随的腋下挟着筝和琵琶的是村妓的两位仆人。 还有那大腿坐在小车边上的人,是赶车的。 全都是偶然相遇并回头看的人。 距离那片树林不远的地方还要经过一片树林,有两个小孩跳跃着跑去报信,一位妇人正从竹篱笆里出来,胳膊上抱着一个小孩,还有一个小孩子牵着她的衣襟出来(看)。 田地间有两位农夫正在锄地,也好像要停下来。 这些人都是看见娶亲队伍并谈论的人。 12、 ”“距离很远的地方,又有一片茂盛葱郁的树林。 竹篱、茅草屋好像跟女子的家一个样子。 门外有一位男子,穿着整齐,(脸上)已经长出了胡须,(他)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呀。 ”回答说:“这就是她的夫婿。 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立在那里等着的人,将会把新媳妇引进家门。 两位妇女向前问话,这是新媳妇的妯娌们。 (她们) 将会慰劳新媳妇的父母,并迎接他们。 有两个人提着酒壶,以备迎亲慰劳的需要。 一个女仆在后面跟着,以备随时使唤。 两个孩童错落有致地跟在后面,其中年龄大一点的举手指在说话,好像说新人快要到了。 一位老妇人站在门边观望,是在看情况来为婚礼仪式的进程做准备的。 ”我听了这些,开玩笑说:“您真是(熟悉) 村落的人,了解村落的真实情况,我了解的情况不多,于是想用您的话为这幅画写一篇记,来补偿我长时间拖欠的文债可以吗。 ”他笑着说:“这就是一根草幻化成一丈六尺高的金身呀,有什么不可以呢。 ”当时天气寒冷,(我就)告诉跟随的人呵气化开毛笔记下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