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6 自主赏析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 D /【解析】是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C今已亭亭如盖矣D余久卧病无聊【解析】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答案】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由“篱”到“墙” ,变化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更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B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C作者在文中采用了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与母亲、 4、前。 译文:_(3)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文:_【答案】(1)我们家读书长久却没有成就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 (2)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补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3)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 老婆婆经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 曾经 )站在这儿”。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雪屋记明 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 5、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 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 ) 居,冀免( )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7、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解析】填写文言虚词,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 这句话的大意是:圣人建造房屋居住,就是希望免除从树上跌下、住在洞穴中容易生病等祸患。 第一个括号,根据所给虚词和句意,可排除 B、D 两项;第二个括号,前面的“免”是“免除”的意思, “二者”指居住在树上和洞穴中;第三个括号,后面的“患”指容易出现的问题:由此可以判定第二个括号里应填无实义的“乎” ,第三个括号里应填结构助词“之”。 考生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 8、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助词,一是充当语句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根据句意可知, “冰雪冱寒” “有成物之心”之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9、A、C 两项。 而将 B、D 两项进行对比会发现 D 项的断法更合适。 【答案】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简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解析】B 项,由原文“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大雪有孕育生机、弭除灾祸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孕育生机而弭除灾祸。 【答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刷墙壁,房子就好像雪屋一样。 (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 “雪屋”给它命名。 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书写了匾额,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 记。 冬神当令,草木消失,天地闭塞,冬天来临。 天地积累阴冷的气息,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天气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而下,千里之地一片雪白。 山林大地全都被雪覆盖。 万物埋没在雪中,什么都看不到,万物的生机不几乎停止了吗。 谁能想到它们的生机反而蕴含在其中呢。 所以,冬至这一节气,在小雪这一节气后,在大雪这一节气前,而一线生机已经在五阴之下产生了。 因此,腊月有雪,那么来年就会大丰收,人也没有了疾病的祸患。 这些雪,不只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洁白而让 12、人崇尚,还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劳在这儿。 上古的人,有的住在树上,有的住在洞穴里。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圣人建筑房屋居住,就是希望凭此免除这二者的祸患而已,最初的时候,不曾有后代这样奢华的装饰。 徐孟祥读书学习古人,用茅草盖屋,没有奢华的装饰,这不是古人的思想吗。 如今,又加上大雪的帮助,不正能表现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吗。 难道单单是这些吗。 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并且有成就万物之心,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 这就如大雪一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 把房屋命名为“雪屋” ,难道不对吗。 至于打开这个房屋的门观看到的雪的 13、样子,则可以在其他人的描写中见到,我就不再做更多的记叙了。 3 新视界高考对接如何阅读文言文考点解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文。 所谓“浅易” ,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 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特点:(1)选材的多样化。 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由原来传统的史传文学材料,转向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游记文、随笔或哲理小品、赠序等材料,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 这些贴近生活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 (2)考点的固定化。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内容逐步固定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