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 高中化学必修二自助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的 烧后得到的产物是 O 2、H 2O(g) ,其缓缓通过足量的无水 气体质量减少 25.2 g,则混合气中 g g g 设产物中 物质的量为 x, 的物质的量为 y。 由 C 原子守恒可得 x+y ),又由 H 原子守恒可得生成 物质的量为 2(x+y )。 则 解得 x=0.4 y=0.3 m(0.4 8 g1 =11.2 g 答案:D【练习】1 下列关于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是有机物 B. 都不溶于水C. 有一种气态物质,其余都是液体D. 有一种是无机物,其余都是有机物2下列物质:金刚石白磷 甲烷四氯化碳,其中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型的是( )A. B. C . 4、D. 3通过初中和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B. 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均难溶解于水C. 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的物质就是有机化合物D. 有机物组成元素较少,而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同分异构体现象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碘蒸气 B溴水 C氧气 D高锰酸钾溶液5 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 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等质量的 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 A C.和 D只有6对二氟二氯甲 6、积较大是。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 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少” ),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乙烷 丙烷 丁烷熔点() ) 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 【答案】1D 2D 3D 4 5C 6A 7 8天然气;增大;不能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内气流不畅。 【科普知识】有机化学发展简介“有机化学”一词于 1806 年首次由瑞典的贝采里乌斯(7791848)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19 世纪初,许多化学家都相信,由于在生物体内存在着所谓的“生命 7、力”,因此,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存在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不可能在实验室内用无机物来合成的。 1824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8001882)用氰经水解制得了草酸;1828 年,他在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成了尿素。 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物。 维勒的实验给予“生命力”学说以第一次冲击。 在此以后,乙酸等有机物的相继合成,使得“生命力”学说逐渐被化学家们所否定。 有机化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萌芽时期,由 19 世纪初到提出价键概念之前。 在这一时期,已经分离出了许多的有机物,也制备出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关系 9、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 此外,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结构。 早在 1848 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8221895)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异构现象。 1874 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t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18471930)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即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 4 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 4 个顶点。 这一学说揭示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现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机立体化学的基础,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机物结构的测定,以及在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价键还只是化学家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概念,有关价键的本质问题还没有 10、得到解决。 三是现代有机化学时期。 1916 年路易斯(8751946)等人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 他们认为,各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相互作用的外层电子如果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中,则形成离子键;两个原子如共用外层电子,则形成共价键。 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都获得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 这样,价键图像中用于表示价键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 价键的电子理论的运用,赋予经典的价键图像表示法以明确的物理意义。 1927 年以后,海特勒(904)等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分子结构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 11、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 后来,米利肯(8961986 )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计算比较简便,解决了许多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数的精确解是很困难的,休克尔(896)创立了一种近似解法,为有机化学家们广泛采用。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大量有机合成反应经验的基础上,伍德沃德(9171979)和霍夫曼(937)认识到化学反应与分子轨道的关系,他们研究了电环化反应、键迁移重排和环加成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 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还有取代基效应、线性自由能关系、构象分析,等等。河北衡水中学 高中化学必修二自助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