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九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内容摘要:

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 第二个途径是分化瓦解,诱压兼施,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 美国等 西方国家随时密切注视着东欧、苏联等国的内部动向,例如,当 1980 年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以后,“美联社”、“路透社”、“自由欧洲 电台”等都大加吹捧。 1982 年,波兰宣布取缔团结工会之后,美国立即宣布对波兰采取如下措施 —— 同其他贷方政府商定不谈判关于 1982 年到期的官方债务延期偿还的问题。 — 一中止波兰官方航空公司在美国的民航特权。 —— 中止波兰在美国水域捕鱼的特许权。 —— 停止颁发向波兰出口高级技术项目的特许证。 —— 中止波兰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1987 年 7 月,美国总统批准了国会关于为波兰前团结工会的基层组织提 供100 万美元津贴的决定,使资助团结工会的行为从暗地里变为完全公开化。 在波兰发生剧变的过程中,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都对波兰社会主义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而对团结工会则给予巨大支持,从这里我们可看出,西方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内部与国际背景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外因关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角度去分析,得出结论) 师:最根本的因素是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苏联的解体 师:教材在第五章第二节“ 50~ 80 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提到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掌权时进行过一些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后果怎样。 生:(回忆并作答) 师: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与美国争霸,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加剧了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 1982 年 11 月,勃列日涅夫病逝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相继执政,但他们两人都很快病逝。 1985 年 3 月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 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从 1986 年 3 月至 1988 年 6 月,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时期。 但是由于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从 1988 年 6 月至 1989 年底,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时期。 1988年 6 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 倡议”。 1990 年 2 月和 7月,苏共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及二十八大,把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变成苏共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方针。 在党的奋斗目标方面,宣布“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政治体制方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实行西方式三权分立;在经济体制方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党的建设方面,要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放弃民主集中制,“放弃政治上的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