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生活中的习俗word版教案2内容摘要:

整理自己家中的喜事资料,填写知识卡。 教学设计理念 :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 ”南京师范大学鲁 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 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 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 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一项拓展活动,让学生把本节课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用剪贴、抄写的方式办一份小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基于以上认识,本主题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去把握的:一是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习俗的兴致,引导学生从课件、自己搜集的资料中,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欣赏、交流外国人的日常习俗。 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由 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学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受地域及教学条件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外国人的生活习俗了解不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较弱。 所以本主题活动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 或地区人们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在全班作介绍。 与同学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 主题活动目标: 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材分析: 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能够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 的国际意识。 “异国风俗”这一主题,包括“节日习俗”“日常习俗”两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了解国外人们在节日和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节日习俗”是第一个主题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圣诞树”切入,引出探究问题“外国的节日习俗有哪些”,教材以范例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询问、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去获得相关信息。 “日常习俗”是第二个主题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