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周周测考卷内容摘要:
2 、碳酸盐、单质等形式存在。 2. C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不断地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没有信息的传递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 ,夏秋季节 ,由赤道开始 ,越向北日照时间越长 ,对于短日照作物黄麻 ,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 ,但是这种信息不是对行为信息的利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种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 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A正确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只能是分解者, B错误;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 C正确;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名师点睛】 1.不同细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也不同,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根瘤菌属于消费者,很多细菌属于分解者。 2.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如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 3.蚯蚓和蜣螂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微生物种类多样,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 4. D 【解析】生态系统中 C、 H、 O、 N 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①②错误,②④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等基本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 CO2 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5.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 含碳有机物,故 A 错。 ③ 过程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故 B错。 光合作用增强,细胞呼吸不一定增强,故 C 错。 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 ① 过 程 化石燃料供能 的依赖 ,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碳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考生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图形分析能力。 6. C 【解析】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因此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正确; ABD错误. 第 3 页 共 12 页 ◎ 第 4 页 共 12 页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内„„„„○„„„„装„„„„○„„„„【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7.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 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 A、我国生物多样性 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A错误; B、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一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正确; C、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C正确; D、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故选: A.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8. 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碳循环过程中, CO2 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 动. 解: ①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 ① 正确; ② 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② 正确; ③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③ 正确; ④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环境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 ④ 错误. 故选: A.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 A项正确;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 B项正确; 农田中灭虫主要是为了调 第 5 页 共 12 页 ◎ 第 6 页 共 12 页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12月周周测考卷
相关推荐
DAC, CEAB, 垂足分别为 D、 E,BD、 CE 相交于点 F, 求证 : BE=CD. FEDCB A 已知∠ 1=∠ 2,∠ 3=∠ 4,求证: AC=AD。 4231CDAEB 如图,已知∠ 1=∠ 2,∠ 3=∠ 4,求证: AB=CD 4321DB CA 8 EDAC FB四、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5: ( 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边. 方法:求两点的距离和最小应作出一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探究问题二 两点两线型的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例 2 如图 13- 4- 4,在锐角 ∠ AOB内有一定点 P,试在 OA, OB上确定两点 C, D,使△ PCD的周长最短.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解 : △ PCD的周长等于 PC+ CD+ PD,要使△
米 (m) t时间 秒 (s) v速度 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或 kmh1) t s v = 汽车的速度是 “ 10m/s”, 读作 : 10米每秒 , 它的物理意义: 汽车 在 1秒 内通过的路程是 10米。 飞机的速度是 “ 500m/s”, 读作 : 500米每秒 , 它的物理意义是: 飞机在 1秒 内通过的路程是 500米。 将下列单位换算:
7亿澳门元,增加到2020年的 230亿澳门元。 还看今朝 、稳定和发展,向世界人民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的实践证明了什么。 ) 宝岛 —台湾 台湾历史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吴国就派将军 卫温 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 ,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正式对澎湖和台湾进行管辖。 ,荷兰、西班牙殖民者相继入侵台湾; 1642年
据上图指示牌上的提示计算出从此地到收费站所需的最短时间。 图 2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 v=S/t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计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