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第3课时氧气的制取(解析版)内容摘要:
3、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_。 (4)用 A、D 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填“a. 将导管移出水面”或“。 5. (2013 淮安 16 题 5 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题图(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 第 8 题图(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实验室用 B、E、C 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 E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 (4)实验室用 D 装置收集氧气,当 _时开始收集。 (5)E 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端通入( 填“a”或“b”)。 命题点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2015 年 1 次, 5、;故选 D。 2. A【解析】A 锥形瓶里盛放二氧化锰,分液漏斗里盛放双氧水B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取的装置为固固加热型C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应正放在桌面上,并盖好玻璃片D 当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可收集3. (3)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1 分)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 经收集满(1 分)(4)2H 2 2 2(2 分)分解(1 分)=解析】(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水槽,溶于水使水变红色;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7、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该装置收集。 (4)A 装置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 D 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用A、D 装置制取氧气,为了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反应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 (1)锥形瓶(1 分)(2)2 O 2(1 分)= (3)浓硫酸(1 分 )(4)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1 分)(5)b(1 分)【解析】(1)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A 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适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E 中应盛放浓硫酸。 (4)加热制取氧气时,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应该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5)用 E 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短管进入,使水从长管排出。 命题点 21. (2)产生气泡的快慢(1 分)【解析】(2)分别向 2 %的 液中加入 5 滴 2%的 液和 液,根据产生气泡的快慢即可判断二者的催化效果。江苏2016中考化学复习讲练 第3课时氧气的制取(解析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18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记在心里吧。 读 —— 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不光表现在动作中,还表现在父亲的对话中。 自学提示二: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6— 12自然段,并画出父亲说的话,想想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 指生读父亲的第一次话。 当我醒来时,问父亲在干啥时,父亲说,读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关心孩子的睡眠) 当我再一次问父亲在干啥时,这时父亲怎么说。 出示 —— (齐读)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_教案
—— 植物品种 —— 猩猩类 ——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 —— 昆虫类 —— 动物药源 —— „„ —— 冰川溶解 雨林毁灭 —— —— 破坏大气 —— 气候变化 —— „„ —— 全球气温升高 —— 水土流失 —— 新一轮雨林毁灭 —— 洪水泛滥 初中语文八 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教案 18 雨林的毁灭 —— 世界性灾难 4 —— „„ 五 、 拓展延伸 : 1. 文中说 “
180301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评价设计修改稿
完整的目标 体系。 在 制定过程中 ,须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制定本单元核心能力及水平的具体达成情况。 单元评价 目标 要在 评价设计 得到细化与 落实 ,同时 注重对学生 艺术知识 掌握能力的 评价和 对核心素养 的 评价。 设计 的 内容 制定 中学艺术课程的评价内容 ,要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为依据,参照课程标准中的 “ 内容与要求 ” ,从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审美实践能力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