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Word版内容摘要:
2、(H )7强酸强碱盐 不水解 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或酸性)越强。 如相同浓度的 液的 者大于后者。 3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的反应:盐类水解后生成酸和碱,即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即酸碱 盐水中 和 水 解但中和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 (2)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3)微弱的过程(4)动态的过程盐类的水解平衡盐类的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通常叫做水解平衡。 平衡的移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例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液显_性(填“酸”、 “碱”或“ 中”)。 其原因是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 _ _;(2) 液显 3、_性( 填“酸” 、 “碱”或“中”),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 _。 (3)将上述两溶液混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 (4)在 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 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 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_ _。 【解析】(1)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K H 2 溶液显酸性。 (2)液中 水解: H 2O H 显碱性。 (3)H =O 2。 (4)液中 水解,2 H 2O H (主要)显碱性。 加入 O 32 =水解平衡逆移,碱性减弱,故红色变浅。 【答案】(1)酸=K H 2(2)碱性H H 2O H (3)H H =O 2(4)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H 5、离子是_,只能电离不能水解的离子是_,既能电离又能水解的离子是_。 (2)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 ;:_;K 2_; 溶液与 液混合:_ ;O 3)3 溶液与 液混合: _。 【答案】(1) 、 2) H 2O 2OH 2H 2O H)22H 2 H 2O , H 2O H 3 =H)332 3 3H 2O=2H)33例 4、下列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 2O H 3OBH 2O H C H 2O D H 2O H 3O【解析】A、B 、D 都是电离方程式,只有 C 是水解。 【答案】C【课堂练习与精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B硝酸钠溶液水解后呈中 7、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 体【解析】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 不符合题意;液水解显碱性,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显色加深,B 符合题意;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 C、D 不符合题意。 【答案】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 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H 4a 2、(H 4、H 4)2a 2S、【解析】本题主要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判断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2H 4液因解而呈酸性,()2的 度大于 液,故前者 ; 溶液呈 4 4中性();S 溶液因 水解而呈碱性(),选 C。 【答案】有 2 、 、 、2 、 、2 、 、 、 、 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1)在 8、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_。 (2)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_。 (3)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 (4)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 【解析】(1)弱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部分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若水解程度大,则溶液也显碱性,即 、2 、2 、 、 水解呈碱性。 (2) 、 、 属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3)、 、 是强酸的阴离子和强碱阳离子,既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又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存在。 (4) 、 属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1) 、2 、2 、 、(2) 、 、(3) 、 、2(4) 、。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Word版
相关推荐
纸盘。 ⑷安装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时,初始时要把小车的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计时器的限位槽边相擦。 ⑸ 由于打点周期比较小,点间距离较小,通常每隔 4 个实际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5=。 [范例精析 ] 例 1: 一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发现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 213 所示的一些短线,可能是因为 ( ) A.
问题中的两个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 ① 某商店 1月份的利润是 2万元, 3月份利润逐月增长,这两个月利润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x , 3月份的利润为 y = 即:y = ② 用总长为 60 m 的篱笆围成矩 形场地,矩形面积 y (m2)与矩形一边长 x (m)之间是函数关系 y = 即:y = ③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 x ,一年到期后 ,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
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称量 ⑤ 打点计时器 ⑥ 纸带 ⑦ 刻度尺 ⑧ 学生电源、导线 3.实验原理 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问题探究 小明与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由于他的同伴不太 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 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力。 教师还应注意收集错误信息,进行辨析,将易错点消灭在萌芽中。 归纳结论: A和直线 m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 A 可能在直线 m 上,也可能在直线 m外。 ,过一点 有且只有 . . . .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图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操作、思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还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 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 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 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力。 教师还应注意收集错误信息,进行辨析,将易错点消灭在萌芽中。 归纳结论: A和直线 m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
2、事项】(1)对于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溶剂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在 2)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时,因固体的浓度可以看作是常数,因此在 K 的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的浓度。 (3)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 同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同,平衡常数不同。 在相同温度下,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 ) K 的单位一般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