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Word版内容摘要:
2、事项】(1)对于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溶剂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在 2)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时,因固体的浓度可以看作是常数,因此在 K 的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的浓度。 (3)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 同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同,平衡常数不同。 在相同温度下,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 ) K 的单位一般不作要求。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高越小,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小,反应物转化率越低2平衡转化率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 100%。 n 始 4、不平衡时反应进行的方向如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时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c(C)pc(D)A) mc (B)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利用 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如:对于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例 1、 () 已知在 448 时,反应 H2(g)I 2(g 2HI(g)的平衡常数 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 H2(g)I 2(g)的平衡常数 _;反应 H2(g) I2(g) HI(g)的平衡常数 2为 5、_。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g)H2(g)CO(g) g),其化学平衡常数(K) 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K 6 9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 (2)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 放热”) 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变C v 正 (v 逆 ( D c(c(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c(c(H 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 (5)在 800 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 c( 2 1 ,c(H 2)为 1 7、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 13 12 11.5 1【答案】() 7149()(1) (2) 吸热(3)O)c(c(c(4)830(5) 逆向【友情提示】平衡常数 K 的考查点(1)K 表达式的书写。 找准反应物、生成物及其化学计量数;同时注意状态,固体或纯液体不能出现在表达式中;同一反应,不同方程式,K 值不同。 正逆反应的 K 互为倒数。 (2)K 的意义:K 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 (3)根据 K 求转化率,K 表达式中的浓度一定是平衡时的浓度。 三、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思考】对于反应 aA(g)bB(g) cC(g)dD(g)。 若改变条件平衡正移,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如何求算。 【提示】c 8、(A) 平c(A) 始 c(A)变,B 同样。 c(C)平c(C) 始c(C) 变,D 一样。 如何利用“三段式” 进行相关计算。 四、化学平衡的计算模式及解题思路1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 “三段式法”nB a b0 0转化: ab )转化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成比例。 (2)这里 a、b 可指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2解题思路(1)巧设未知数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 x。 (2)确定三个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表。 (3)解题设问题明确了“始” 、 “变”、 “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 10、5 9K 50。 c(2c(c(y03。 x03 45 48 ,则 转化率 100%案】友情提示改变反应物用量对转化率(用 表示)的影响(1)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mA(g)nB(g) pC(g)qD(g)只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该物质本身转化率减小,其他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如增大 c(A),则平衡正向移动,(A)减小,(B)增大。 若同等比例同倍数增大 c(A)、c(B),则平衡正向移动,其影响结果相当于增大压强。 当 mnp q 时,(A) ,(B)不变当 mnpq 时,(A),(B)增大当 mnbc,(A)增大若 a”或“0。 (2)生成 8 ,则反应掉 4 ,剩余 1.6 , c(B)1.6 L。金军成功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Word版
相关推荐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操作、思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还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 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 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 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力。 教师还应注意收集错误信息,进行辨析,将易错点消灭在萌芽中。 归纳结论: A和直线 m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
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 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力。 教师还应注意收集错误信息,进行辨析,将易错点消灭在萌芽中。 归纳结论: A和直线 m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 A 可能在直线 m 上,也可能在直线 m外。 ,过一点 有且只有 . . . .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图
2、(H )7强酸强碱盐 不水解 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或酸性)越强。 如相同浓度的 液的 者大于后者。 3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的反应:盐类水解后生成酸和碱,即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即酸碱 盐水中 和 水 解但中和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 (2)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3)微弱的过程(4)动态的过程盐类的水解平衡盐类的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
他们的和为直角。 画出两个角 ,使它们的和为平角。 , 相互点评。 5 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 合作共赢 中, 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活动注意事项: 教师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是否进行有效讨论。 在巡视中,还 应关注学生的 画图是否合乎要求
于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 ;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位于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受脑中相应的 调控。 5. 人脑的高级功能 5. 1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各区的功能: 若不能写字, 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采用自学 、生生检测、师生 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 独立完成知识点填空,回顾本节的基础内容。 待学生完成后 PPT 展示正确答案进行校对,然后学生 大声背诵知识点
2 A B C D 注意: 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画出两个角 ,使他们的和为直角。 画出两个角 ,使它们的和为平角。 ,相互点评。 5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活动注意事项: 教师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是否进行有效讨论。 在巡视中,还 应关注学生的 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