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组成物质的元素导学案(新版)仁爱版内容摘要:

2、的总称。 是宏观的概念。 【提出问题】: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因素决定。 元素的性质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讨论】:(略)【师生小结】:(1)、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2)、元素的性质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和前面学习的“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是否相矛盾。 【思考、讨论】:“略”【师生点评】:不矛盾。 物质的形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阐述。 微观方面,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粒子构成。 宏观方面,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尝试练习】水(H 2O)是由 组成的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 4、素符号来说,元素符号的意义还表示一种物质。 如“示镁这种物质;“S”表示硫这种物质。 2、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则只表示原子个数。 如“3 示3个镁原子。 3、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C (2)、 (3)、O (4)、 N (5)、)、5)、H (8)、3H【课后练习】熟记22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板书设计】单元2 组成物质的元素第1课时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宏观的概念。 【小结】:(1)、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2)、元素的性质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物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