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 2.3.5化学平衡的图像内容摘要:
3、系如图( )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 110),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在(t 110),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 1 A, 0.1 1 B 和 0.4 1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0.4 1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 A 的转化率增大3已知可逆反应 aAbB ,物质的含量 A%和 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 3 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 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 5、得 X,Y 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x/关系如图所示,则 X,Y 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A 2XY 3Z B 3X2Y 2 X3Y Z D 3XY 逆反应 aX(g )bY(g )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 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 )图象如右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 abc ,则 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 若 ab c,则 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C 若 abc,则 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 若 abc,则 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8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 6、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 X、Y、Z、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 均为气体,X、Y 中有一种是气体BZ、W 中有一种是气体,X、Y 皆非气体C X、Y、Z、W 皆非气体DX、Y 均为气体,Z、W 中有一种为气体9今有反应 X(g) Y (g) 2Z(g) (正反应放热) ,右图表示该反应在 达到平衡,在 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则下图中的 改变的条件是( )A 升高温度或降低 Y 的浓度B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 X 的浓度C 降低温度或增大 Y 的浓度D 缩小体积或降低 X 的浓度1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X(g) 2y(g )z (g) (正反应放热) ,在 达到平衡,然后 8、500,00时的情况,c 为 300时从时间 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 气体,A 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C 气体,A 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D 固体,A 2、B 2 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13在下列反应中:A 2(g) B 2(g) 2AB(g) (正反应放热)当其达到平衡时,在下图的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线是( )A B C D 14可逆反应 aA(g)bB(g ) cC(g)dD(g);H 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 )A abcd 2 H0B a bc d 2 H0C 10、n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mn应 ) +) )+Q 在一定温度下 B 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 2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m+nP;x 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np;x 点比 y 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 和18有如下的可逆反应:X (g ) 2Y (g) 2Z(g ) 现将 以 12 的体积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压到 3107到平衡后,已知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时,对应图中坐标上的温度是( )A 100 B 200C 300 D 不能确定19下图表示反应 A(气)B(气) ) (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 11、合物中 C 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其它条件相同,a 比 b 的温度高B a 表示有催化剂,b 表示无催化剂C 若 n2,其它条件相同,a 比 b 的压强大D 反应由逆反应开始20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 B(g) C(g),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正反应吸热 B 2,正反应吸热C 2,正反应放热 D 2,正反应放热21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 2C(g);H0平衡移动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 1坐标指 C 的质量分数CP 1”“”或“=”),100。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 2.3.5化学平衡的图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