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内容摘要:

来临前夕。 ⑵ 内容 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 《 波茨坦公告 》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会议上的英美苏三国首脑 斯大林 艾德礼 杜鲁门 毛泽东 “ 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 1945年 9月 2日 《 波茨坦公告 》 后,日本不予理会,仍然负隅顽抗。 美国投放原子弹 1945年 8月 9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 8月 8日 日本投降 、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 腹背受敌 漫画中左上方的旗子上写着:麦克 阿瑟,右下方写着:尼米兹。 1945年广岛原子弹对广岛人民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每年广岛被炸之日,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会在和平广场集会,祈祷和平。 密苏里军舰上 日本投降 仪式 8月 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 《 波茨坦公告 》 ,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 9月 2日 ,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 结束。 三、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 背景 ① 1943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折 ② 有必要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 概况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中美英 1943年 开罗 会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 苏美英 ①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 ②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① 讨论战后安排问题。 ②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③以 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 波茨坦公告 》 ①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 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① 加速日本投降。 ② 巩固对德胜利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作用 主要内容 参加国 时间 名称 发表 《 开罗宣言 》 评价: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基础(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根因 ) 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行动,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 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四、 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 (P75探究活动) 阶段 战争特点 重大事件 爆发阶段 ( 193 9194 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