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 第6章-口语交际内容摘要:

2、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 其中核心的意思是“交际”二字,即必须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 口语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情感、处理问题。 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 所以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与单纯的“说话能力”相比,“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 在单向表述时,说话人不仅要考虑如何出口成章、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 于 4、等。 4、简散性“简”为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 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须多费口舌。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能力”虽然与说话能力有联系,但它较后者更具有一种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特有的深度和广度。 它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是一种类化了的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活生生的显现。 人们不光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信息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第二节 口语交际的目标及分析一、口语交际的总 6、方面有要求,也有“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有实施方面的要求,如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是具有时代气息。 如:“合作精神”、“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就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由此可见,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为我们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及分析学段 “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倾听能力 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第一学段(第一、二年级)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 7、要讲 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第三、四年级)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第三学段(第五、六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气、语调适当。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 9、能“尊重”是指尊重对方的人格,包括不说不文明的语言,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理解”是指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理解对方的心情,即使对方有过激的语言,也要给予宽容。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要求,是按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的。 倾听能力从对听的注意的要求来看,是按能认真听能认真倾听认真耐心听。 从对听的能力要求来看,是按努力了解主要内容能把握主要内容能抓住要点。 倾听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诸多教师忽略。 在教学中常常对说话人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对下面倾听的同学就没有提出必要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一些讲述性质较强的话题。 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长征中的故事,下册 11、和老师、父母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自然无拘无束的。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 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积极投入,主动交际,提高训练质量。 创设交际情境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一)、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能说会写”二赞扬。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学生走进口语交际情镜:“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 赞扬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 一句赞扬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可以让你忧郁的心灵变得明亮,可以激发人的上进心和自豪感。 也许一个小小的赞扬,就能改变 12、一个人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在你真诚地赞扬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每个人都需要赞扬,同时,也不要忘了用真诚的赞扬去鼓励别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真诚去赞扬别人。 ”这段语言描述了“赞扬”为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美好境界,引领学生在内容和情绪上为进行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 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能说会写”四感谢一课,教师就可以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几个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情”的世界。 情境一,导入新课1、我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是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 14、1、如果此时此刻你要感谢的人就在你面前,你要怎样向他表达感谢之情呢。 同桌为单位,练习表演当时的情景。 注意要互换角色呀。 2、学生在表演汇报,师生评价中懂得了:(1)、感谢应该是真心诚意的,语言要诚恳,态度热情。 (2)、要把感谢的原因说清楚,应使用致谢用语。 (3)、接受感谢的一方也要做适当的回答。 情境三,生活中感受致谢的灵活性。 1、刚才我们感受到当面表达感谢之情,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真挚,可是如果我们无法见到我们要感谢的人,无法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时又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总结出致谢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当面,可以通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送小礼物。 3、现在你就选择一种形式向不能见面的人致谢。 4、教师 16、学案例。 一、揭示课题,提示目标教师导语:昨天,我们班举行了数学测验。 考完试后,我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数学成绩一直不错的曹小燕同学趴在座位上哭了,你们注意到了吗。 (班上有一些学生举起了手,说注意到了。 教师对这部分同学能够留心班级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表示肯定,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特别要关注到班上一些遇到“不顺心”事的同学,这也是关心同学的一种表现。 )教师导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我想作一些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总结、归纳,引导出了解他人“不顺心”的几种方法:1、联系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2、询问其他“知情”的同学;3 、询问当事人自己。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二、学会安慰他人教师:原来如此。 考完试,曹小燕发现有一道应用题做错了,这道应用题分值很高,难怪她伤心地哭呢。 同学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看看曹小燕难过的样子,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引导出“安慰”,板书:安慰。 )教师:现在,请大家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