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x内容摘要:

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 2)第二~四节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彩虹似的梦。 ”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 问题展开: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②作者此时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④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 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 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 、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 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 徐 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 ——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