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 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内容摘要:
2、_彩民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A修建显示当然/但B修建 体现 固然/然而C构建 显示 当然/但D构建 体现 固然/然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 ”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 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 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 4、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二、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选择。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 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 5、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 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 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的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 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 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 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 6如何理解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请结合上下文解释其含义。 (3 分)答:_7选文中第 2 段“另一种权衡取舍” ,言外之意还有一种权衡取舍,联系前文理解那是什么。 (3 分)答: 7、激动,对国内派出的官方考察团的嘲讽和对留学风气的不满等等。 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成” ,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 老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 教育家言自动 ,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 ”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类学的动因:他初来美国(1918年)的时候,是想学纯心理的, 1919 年在那一门混了一个 B,之后就跑到社会学里边去了。 现在他又想研究人种学。 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 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 9、化 ,神学院莱斯纳的埃及考古学 ,还有哲学、梵文及麦独孤教授的心理学实验等;此外,他还选了许多本可免修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课。 研究院教务长柴斯(授“希腊考古学” ,采用博物馆实物教学法,常以看图为主。 当时,哈佛大学收集有关希腊遗迹与遗物的资料,尤其是建筑与雕刻方面的照片与图画,数量可观。 上了这门课,李济对古希腊、爱琴海的文化艺术以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了较深的认识。 年轻讲师虎藤(E、A 、是学古文字学的,留学英国时兴趣转到人类学,做了一些考古工作。 他刚从英国回来,走上哈佛的讲台不久,除讲授欧洲史前考古学外,还讲授一门最重要的课“体质人类学”。 这门课是研究生的“铁门槛”,必须学会认识人的骨骼,且须 10、懂得辨识碎骨片。 考试时,虎藤就拿几块破骨头给学生认,认对了满分,认错了零分。 这种近乎苛酷的训练,促使李济一步跨进了大门。 哈佛第一年,他掌握了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并开始形成博士论文的大致思路。 1921年 3 月,他向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随即开始做人体测量学调查。 他在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波士顿中国侨民中收集体质人类学的材料,历时七个多月,先后测量了一百一十一人。 他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上当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体质测量的材料,综合成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 指导老师虎藤赞赏道:“你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新的贡献。 ”李济心里清楚,那是导师的鼓励, “用那一百一十一 12、式通过。 此为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开山之作。 一位历史学家说, “自后中外学人凡论及中国民族及人种问题的,大都征引其书”。 这年 6 月,二十七岁的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12 月,被美国人类学会吸收为会员。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李济改学人类学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当年美国人十分歧视中国人。 B由于李济原来学习的并非人类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理想。 C在虎藤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李济顺利地写出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离实现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D李济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 中国民族的形成 ,历时三年多,是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第一部著作,李济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李济在哈佛求学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的人格魅力和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11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么作用。 (6 分)答:_12这篇传记表现了李济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 (6 分)答:_。语文版必修3 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2课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