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 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第13课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第2课时内容摘要:

2、退之暇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D皆竹楼之所助也 吾所不取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将竹楼与古代的四大名楼摆在一起,运用比喻、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高雅的志趣。 B本文既有对闲情逸致的赞美,又有对贬谪生涯的感喟,并且前后照应,加深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C作者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情趣盎然,含蓄地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 D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大量运用排比句,间或用韵,清丽淡雅而富有情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 4、入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B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具:具体C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希望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3 分)(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焚香默坐,销遣世虑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6、完成 1013 题。 浣花溪记(明) 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 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 “浣花溪” 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 8、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顺序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11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3 分)(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尽溪,平望如荠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迫暮趣归A B C D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 2、3 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 10、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外输。 从长远看,对全球能源供应的担忧是高油价的深层原因。 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上个月的原油商业库存已降到 5 年来的平均值以下。 同时北半球尤其是美国进入冬季,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美元持续走软也导致按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上升。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兑许多国家的货币比值都已创下多年来的最低,而自从美联储 9 月 18 日降息以来,美元的下跌趋势越来越快。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是在有意放任“弱势美元” ,以此刺激出口的增长。 答:_15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语句。 (4 分)披阅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12、修缮它,或许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10D不堪:不能。 11B “耽林泉之趣”应侧重从作者对“林泉”的喜爱着眼。 陈述浣花溪得名的原因。 陈述三股溪流汇集处建有一座桥。 曲解“趣” ,此处“趣”应理解成“急促”或“匆匆”。 12A“微景”不当,应是展现“全景”。 13(1)溪水四面环绕,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2)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是太需要朋友了。 参考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像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规尺、像弯钩,水色如明镜、如碧玉、如翠绿的瓜,幽深地呈现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是浣花溪水回旋的地方。 可是必得到草堂,才能称得上“浣花溪”这一专名,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荠菜。 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往西,有三处溪流汇合在一起,在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 轿夫说( 这水) 通向灌县,也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 的说法吧。 溪东居住人家,溪水便常常被房舍遮住,不能看见;稍有空档,溪水便又出现在眼前。 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 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