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 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第1课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第2课时内容摘要:

2、分仍然住在板房里,地震后的第一个寒假依然也有快乐。 灾难让这些孩子更成熟,也教会他们去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生命的河流就是这样,不舍昼夜,奔向它理想的海洋。 在它奔向大海的过程中,_错过。 直到今天才开始自己的网络日记生涯,没想到真的是_,原本怀着开导别人的心去体验他们所述说的经历,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别人开导的对象。 A营救即使不免瞬息万变B抢救 虽然 难免 瞬息万变C抢救 即使 难免 千变万化D营救 虽然 不免 千变万化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引来金光四射、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千手观音,她们举手投足,无不千人一面,给人们呈现出安然祥和的美好心境。 B制片方透露, 3、 非诚勿扰 完成版本与最初有所偏离,更多的笑料来自冯小刚对当下热门事件的调侃,让该片的剧情变得扑朔迷离。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面对席卷全 5、一例子。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 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似乎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 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 7、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建筑,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6对第段中音乐演奏中的“重复”与“变奏”的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 分)( )A照映首段中的“时间持续性 ”,说明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 B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变奏。 C以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为例对重复与变奏加以具体说明,并引用“知鱼之乐”的典故,目的是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 D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具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7下列各项表述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4 分)( 8、)A舞台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舞蹈表演不需要借助“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种效果,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B第段中的“也”字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事实胜于雄辩,第段举张择端、李公麟的典型事例,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D在绘画的处理上,绘画中的 “手卷”也多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8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文章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 B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 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 9、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普遍规律。 D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对音乐、舞蹈、绘画也颇为精通。 但音乐、舞蹈、绘画与建筑没有任何关联,作者这样写有偏题的嫌疑。 三、类文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 J 粒子的丁肇中20 世纪 50 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 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 但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 1966 年至 1970 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苦的 5 年。 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又 11、表上写着:“因经常劳累患神经衰弱症。 ”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 ”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束手无策。 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 ”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5 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丁肇中只好在医院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未来。 5 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地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 在这 5 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他抛开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 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 13、基本粒子是由 3 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 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 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 3 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 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1974 年 8 月把能量控制在 3040 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始显示出结果了。 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在 31 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 丁肇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 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发表他们的实验结 14、果。 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只鸟好。 ”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 J 粒子的结果。 经过 10 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珠。 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子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 二人一同获得 1976 年诺贝尔物理奖。 (节选自鲍振元 丁肇中跨世纪科学家的典范 ,有删节)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