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后记内容摘要:

出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 (3) 理解 “ 念 ” 和 “ 志 ” 的意思 ,体味 “ 异字同义 ” 的语言现象。 (4) 聚焦 “ 钟子期必得之 ” 的 “ 之 ” ,循序渐进地 体会 “ 知音 ” 的内涵 ,在此 渗透 “ 泰山 ” 、 “ 江河 ” 的 含义 ,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5) 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板书:所念 必得) (6)学生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 (心心相印 心有灵犀) 课堂练笔,感受相遇之喜。 (1) 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2) 学生练笔: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钟子期这样懂你的朋友,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请用“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 ‘ 善哉。 善哉。 ’”的句式写下来。 (3) 指名 反馈,师简要点评。 ( 板书:知音 ) 借用原话,重温知音典故。 (1) 拓展阅读《列子 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体会 “ 知音 ” 的境界,再次反哺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2) 师: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 品读明理 —— 破琴绝弦祭知音 创设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 从 “ 子期死 ”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 指名朗读这三个字, 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 出示 句子, 师范读 : “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