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2)内容摘要:

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 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 痴如醉,击掌称快道:“ 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 “ 知音 ”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 “ 知音 ” 的文言文,你能围绕 “ 知音 ” ,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 欣喜万分 伯牙 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 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 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 (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 视为 —— “ 知音 ”。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 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