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电子小报内容摘要:
元宵节电子小报 元宵节史话奉贤区实验小学 五(4)班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亦称“上元节” 、 “灯节”。 古时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 ,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 ,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夜”在古语中又称“宵” ,是谓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上元节”。 因为这天旧时通宵达旦张灯结彩,供人观赏为乐,故又称“灯节”。 我国年节风俗的最后定型在汉代,那时年节的一些活动,已和后来的习俗接近。 元宵节也是最早始于汉代。 元宵节的风俗颇多,吃元宵、看花灯、舞龙灯、耍社火、闹元宵等,因地域不同,风俗又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闹元宵,当然要先说说吃元宵的风俗。 这一风俗,至今仍很盛行。 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月满圆、人团圆。 上元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糯米面裹着糖馅的元宵。 这一传统美食,其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早在宋代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纪盛中,就有“米团子” 、 “豆沙团子” 、 “蒸团子”等吃食名目,可能是元宵类的最早记载。 经多年流传沿革,元宵至今已有诸多花色品种及不同吃法,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元宵节这天,南方要耍社火,北方要舞龙灯、踩高跷、玩狮子、跑旱船、扭秧歌。 那激烈的锣鼓一响,催得人们心头发热,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到处人潮如涌,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乐趣。 猜灯谜也有二条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作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 ,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 ,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 第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猜“全庆”。 因为谜底已犯着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观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节电子小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