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欲宠荣其父祖 D敢不承教而加详焉答案 项与例句皆为名词作动词。 A 项名词作状语。 C 项使动用法。 D 项形容词作动词,详加考证。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A其将安近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C其心欢戚无异庸人D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答案 项与例句皆为省略句。 A 项宾语前置句。 B 项被动句。 D 项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 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 5、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典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 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 7、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答案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荐举。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3 分)而 涉 猎 书 史 姑 随 世 俗 作 所 谓 时 文 者 8、皆 穿 蠹 经 传 移 此 俪 彼 以 为 浮 薄 惟 恐 不 悦 于 时 人 非 有 卓 然 自 立 之 言 如 古 人 者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 /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 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4 分)译文:(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6 分)译文: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 10、寄信问候。 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 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 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你的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已谋求进取才这样吧。 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 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 12、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 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 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 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 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 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 13、,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 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 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为你所取信呢。 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 望您明察。 三、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倚仗柴门外,_。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平芜尽处是春山,_。 ( 欧阳修踏莎行)(3)_,_。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4)_,吠声如豹。 _,复与疏钟相间。 (王维山中与裴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再现父爱 (1)、那只老羚羊比先前消瘦很多。 猜猜看 : 老羚羊为什么而消瘦呢。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它是怎么度过的。 (2)、 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 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谈谈这一对父子相互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从冒死截车到目送小羚羊安全离开再到迎接小羚羊康复归来无不显示出伟大的父爱,这真是父爱情深啊。 板书( 父爱情深 ) 领悟科考队员的美好心灵
样的图形。 (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说说分成的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P23~24,集体交流。 ( 1)练习四第 4题 点拨: 分:梯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补:正方形面积 — 三角形面积 ( 2)练习四第 5题 辅导学生不规则图形分成的两个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多少米。
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 分别指出三角形的 3 个顶点、 3 条边和 3 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75 页“试一试”。 (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 3)观察比较。 提问
2)说说两类题操作上的不同点,小结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1.第 112 页第 18 题。 (1)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依次回答下面的多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 (2)统计图中的多位数怎样读 ?(可以先分级,从高位一级一级往 下读,每级末尾的。 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 或连续几个 0,只读一个零 )
2、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 搜集的材料要经过筛选。 (2)安排好线索,一线串珠。 线索是连缀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景、物为线索,以人、事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3)点明意旨,画龙点睛。 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使中心明确的技巧就叫“点明意旨法”。 对于议论文来说,首先必须提出中心论点,就是“点明意旨”
3、倦,对感到困倦,意动用法。 B 项杖、手,名词作状语。 C 项名,名词作动词,称。 二、阅读理解(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金圣叹先生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 之。 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