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比热容课件内容摘要:
╳10 3J/(kg.℃) ╳ 10kg ╳ ( 65℃ 25℃ ) = ╳ 106J 答:水吸收了 ╳ 106J热量 解: Q放 =cm(t0t) = ╳ 103J/(kg.℃ ) ╳ 2kg ╳ 60℃ = ╳ 105J 答:水放出了 ╳ 105J热量 例 质量是 1kg的铝壶内装有 25℃ 的 3kg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开。 壶和水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铝壶吸热 Q吸 1=c1m1(tt0) = ╳ 103J/(kg.℃ ) ╳ 1kg ╳ (100℃ - 25℃ ) = ╳ 104J Q吸 2=c2m2(tt0) = ╳ 103J/(kg.℃ ) ╳ 3kg ╳ (100℃ - 25℃ ) = ╳ 105J Q吸= Q吸 1+ Q吸 2= ╳ 104J+ ╳ 105J = ╳ 106J 答:壶和水共吸收了 ╳ 106J的热量。 物质种类 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量无关。 【 归纳 】 :硬度、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比热容等。 ,与其它因素无关。 :质量、惯性。 它们是由物体本身所决定的,与其它因素无关。 小结: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13比热容课件
相关推荐
2、中外思想家们思想中的共通点。 考点: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启蒙运动。 答案为 B。 )13. 【原创】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B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基本解除黄河水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km/h . 36 km/ h= ______=_____=_____m/s. 完成下面的单位变换: 1m/s=1 = 1 = 36 km/ h=36 =36 =10m/s 1m 1s 1/1000 km 1/3600 h 1km 1h 1000 m 3600 s 例题 例题 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 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 40km/ 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 例题
做 周期函数 ,非零常数 T叫做 这个函数的 周期 . 周期函数定义: 讲授新课 问题 : 讲授新课 例 1.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 练习 1.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 讲授新课 一般结论 : 讲授新课 三个函数的周期是什么 ? 讲授新课 一般结论 : 讲授新课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2—— 奇偶性 请同学们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 说出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 其特点 是什么。 y=
位,如果每 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70247。 30 = 9(名 ) 180247。 30 = 6(名 ) 9 6 = 3(名 ) 90247。 30 = 3(名 ) 270 180 = 90(名 ) 270247。 30180247。 30 (270180)247。 30 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 小组讨论 1. 运算顺序的对比 2. 小括号的作用
2 ) -( - 1 ) 1 2 1 6 判断 ( 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数的和一定比加数大( ) ( 2)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比减数大( ) ( 3)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 4) 0减去任何数,差都为负数( ) ( 5)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差一定是正数( ) √ 倍速课时学练 1 3 2 3 填空 ( 1)( - 7) -( - 14) = . ( 2) 0 - = 4 (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 乐观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悲观论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中间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 110亿左右。 人多为患 容量无限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 16亿左右。 资源 数量 居世界的 位次 国土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