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复习(4)立意(二)教学案内容摘要:

2、一样,标新立异。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 ”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 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2教师出示对“手”新颖的立意,让学生欣赏并知道求异思维与逆向思维。 A角度一 :整只手构 思 “劳动创造世界,双手扭转乾坤”。 这只手怎样才会变得有力量。 五指分开是分力,五指并拢成合力;五个手指屈曲向掌心 ,又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立 意:五指并拢握拳,团 4、总还是我们手上的一个指头,和我们筋骨连在一起,所以,不要嫌弃它 ,而要爱护它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小指虽小,但缺少了它,我们会有一只完美的手吗。 小指虽小,但有很多细小的活儿却怎么也离不开它呢。 所以,小指应自尊,自信 、自 强。 立意:小指莫自卑 或要爱护和帮助弱者。 三、方法指导对围棋史有点了解的同学,一定听说过石田芳夫这个人日本人吧。 在六七十年代,他可像今天的李昌镐一样,是世界围棋第一人。 石田芳夫有“电子计算机”的雅号,他赢棋的秘诀,就是“比别人多想一步”。 别看这小小的一步棋,却往往决定着全局的胜败。 为文章确立中心也是这样,比别人多想一步。 这一步,就成了文章立意高下之别的分水岭。 怎么想?往 5、哪里想?不要急,不妨试一试下面这些办法。 1由点到面:由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甚至联系到许多事。 有时,一件事情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把两件、三件事联系起来,就能看出问题了,我们常说的“一花独放不晕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一个同学写自己怎样给灾区捐款捐物,捐完了以后,自己感到很高兴。 文章的主题当然不算错,但是如果结尾这样写:捐完钱物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许多的人正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同一个方向走去。 或者这样写:回到家里,我看到爸爸和妈妈正在整理东西,准备支援灾区,包裹里面,还有我喜欢的一个布娃娃。 也可以这样写:回家后,听到广播(或电视)里说,光我们一个区就收集到了 6、几十万件衣服,我盼望着它们能早一点送到灾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对了,关心灾区的人不止我一个,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温暖。 这个立意就不一样了。 2由表及里,即由情入理,如果遇到的事比较简单,我们可以想一想,它里面可能包含什么道理?例如写父母们接送子女上学的,这就是一个表面“现象” ,在这个现象下面,就隐藏着带有本质性的东西,比如望子成龙啦,溺爱啦,无微不至关心下一代啦,甚至社会治安有问题等。 如果你能抓住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来写,立意就突出出来了。 3由此及彼:写出事物的另一面。 苏东坡有句描写庐山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样的一座山,同样一双眼睛,看到的结果却很不一样,这是因为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 观风景是 7、这样,写作文也是一样。 我们说,每一个事物都有许多个侧面的性质特点。 对事物的主要侧面,主要特点,平常人们看到的自然多一些,写的自然也多一些,而对其他侧面的特点注意的相对就少一点。 确立中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开大家可能都写的一面,独辟蹊径去写它们的另一些侧面,这样,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写“小草” ,一般人们多写它的平凡卑微,默默无闻。 白居易就写了小草有韧劲,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鲁迅写小草勇于牺牲,甘愿同旧世界同归于尽。 这就很有新意。 当然,你也可以写它的团队精神,能抱成团抵御各种灾害,延续生命。 还可以写它不甘寂寞,善于表现自己的存在,只要给它一点空间,一段时间,一点泥土,它就表现 9、值不大。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正面的东西想一想它的反面,不好的东西想一想它的另一面,这样,你的立意可能就有独特之处,文章也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比如,人们都说公鸡漂亮,是美的化身。 有人就说,公鸡貌似威武,却打不过一只老鼠,是草包一个,这就有些新意。 你说公鸡无用,有人说公鸡“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唱千门万户开” ,是新生活的象征,这又有新意了。 又有人说,公鸡只会唱高调,不如母鸡勤劳,只管下蛋不求回报,像劳动模范,这又是一种新说法。 又有人说,母鸡虽然下蛋,但是下完了蛋,却不注意谦虚,到处“咯咯咯咯”地炫耀成绩,惟恐别人不知道,不如老黄牛默默无闻贡献大,不仅耕地,而且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境界又不一样。 10、逆向思维也要防止牵强附会,走极端。 虽然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因为多面性有主次之分,如果一个事物中的某样特点与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硬去夸张地写,必然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思路一换天地宽,多想一步,可以领先一步,可以出人意料,有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 四、立意练习1我与 点拨:这个题目几乎无所不能写,但是,写什么往往比怎么写重要。 “我”与非我的关系有三类。 第一层是同类关系,诸如“我与爸爸” , “我与老师” , “我与同桌”等;第二层是主客对立关系,如“我与篮球” , “我与音乐” , “我与书籍” ;第三层是联想关系,如“我与贝多芬” 11、 , “我与孤独” , “我与外星人的亲密接触”。 关系越远,新鲜感越强,给人的冲击也越大。 2、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点拨: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 ,表现了他 13、的内涵,你的作文就能异彩纷呈,熠熠生辉。 立意讲究别有洞天的开阔,讲究独辟蹊径的创新。 立意时如果我们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那么,尽管我们写的是一棵树苗,一个山村,一件小事,可反应的主题却是一片绿洲,一个社会缩影,一种时代精神。 愿你留心身边的事物,绽放思维之花,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 六、课堂作文请以“有你相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1)题目中的“你”,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人,包括父母,亲朋和师长;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还可以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思想,情感,理想等等。 (2)“相伴”二字也相当重要。 “你”不是陪伴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