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内容摘要:
不同、形式不同的读书,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精读课文扫除障碍。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特点,紧扣“神奇”展开教学,这是明线,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这是暗线。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为此预设了以下四 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投影一幅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图片(没有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35自然段,想一想并说一说,这株柳树是极其平常的柳树,为什么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体会柳树的神奇: 第一层是图文对照,想象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能长出一株唯一的柳树,这是神奇的,然后体会“哦”的一声的想法和情感; 第二层是图(稍远)文对照,想象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比其它地方更恶劣,却还能长出这样的柳树,这是神奇的,并通过反复读反问句提升学生的情感; 第三层是 通过图(近影)说柳树的神奇,通过文字想柳树的神奇,通过朗读感悟柳树的神奇,然后通过讨论“这株柳树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来体会柳树的生命伟力和作者的情感。 [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并依据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3)立意(一)教学案
2、堂讨论: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 是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红线。 写作文要意在笔先,也就是作文时,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书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 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 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4)立意(二)教学案
2、一样,标新立异。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 ”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 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2教师出示对“手”新颖的立意
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解读
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 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
20xx——20xx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分) ( )个 ( )个 ( )个 三、 画一画,填一填。 ( 6 分) ○ ○ ○ ○ ○ △比○多 2 个。 □比○少 2 个。 ☆和○同样多。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8 分) 4+( ) =9 6+( ) =10 ( ) + 7 = 7 8-( ) =4 10-( ) =3 9-( ) =3 3 + ( ) = 5 5 + ( ) =8 五、 计算题。 ( 20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