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安徽文综历史内容摘要:

安徽 ) “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 这一 „羁绊 ‟,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起法国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22. ( 15安徽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 “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正相反,专务求 „不共相 ‟。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 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6. ( 15安徽 )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 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 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 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 35 号《答顾克刚》)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