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集团-服装行业物流分析内容摘要:
1、服装行业物流分析北京物资学院 赵杨近 40 年来,物流成本通常都被承认是业务工作中的最高成本之一,仅次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费用或批发、零售成品的成本。 以美国为例,物流成本等于销售费用的 50%。 在美国,产品的直接劳动成本已不足全部成本的 10%,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 5%的时间直接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用于储存、运输等物流过程,发挥物流的作用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 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物流成本一般占一个公司总销售的 10%在北美,有 50%的公司把供应链计划纳入其总体规划,连锁企业的统一配送率也在 80%左右。 在服装业方面,典型的有德国的 司,该公司通过对原有的简陋仓库的改 2、造,在德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配送中心,为企业在全欧洲和中东的销售提供配送服务,物流配送的效率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而 司则把其在欧洲两个小型配送中心进行改造,在比利时重新建立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提供 司产品在欧洲的配送业务。 对物流的认识,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由此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成本的内容及如何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同时着眼于定位其自身的物流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物流是作为一种能力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进行定位的,它对创造顾客价值的一般过程做出贡献。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 3、的作用。 在我国的服装业,虽然目前在物流领域上还没有大的动作,但对物流在服装业这种季节性很强的行业中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正得到加强。 如李宁公司在 2002 年专门将本公司的 ;期望通过对现有的物流系统的改革,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而我国西装、衬衫行业的老大雅戈尔更是斥巨资聘请了埃森哲咨询公司对其的营销、供应链网络进行改组。 一、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的相对封闭,服装行业形成了两个市场、两类企业的局面。 部分企业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 中低档产品普通出国贸易,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而我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 另一些企业则致力于国内市场品牌服装的生产和销售,在国内需要增长、国外品牌 4、进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2002 年以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 在出口市场上,我国服装最大的进口伙伴日本经济继续萧条以及中国占日本进口市场77%的事实,使主要以日本为进口国的多数企业受到增长约束(如“莱织华” 收入下降了 20%)。 欧美市场在 2002 年 1 月 1 日一次性取消部分配额后,大部分服装配额限制会维持到 2004年底,服装出口的新增长要到 2005 年才能释放。 更低成本国家(如越南)在服装贸易中的兴起,逐渐削弱着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在的中国 服装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依赖单一客户的加工基地定位产品结构单一,加工程序简单、单价较 5、低惯于大批量生产,市场反应速度较慢资本软约束,资本投入偏大。 国内市场的主要变化主要是服装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比例下降而引起的需求总量增长减缓,及服装消费休闲化和时尚化的趋势。 这些变化对国内服装企业单品种大规模的生产发展模式构成冲击: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使市场变数增加,对企业现有生产经营及管理模式形成挑战;品牌定位模糊及中低档次产品的过度竞争导致服装价格持续下降,使国内品牌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国际品牌服装在市场开放后将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品牌经营商构成潜在的挑战。 来自国家统计局及相关调查公司的数据比较能说明问题。 右边分别是近几年的我国服装业存货及服装价格的变动趋势。 二、中外服装企业对比我们将国内上市的服装企业与国际大型服装企业在产品毛利率、企业经营费用率、企业经营利用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参与对比的国内企业有:雅戈尔、杉杉股份华联控股、白唇鹿、龙头股份、宝丽华、中国服装、凯诺科技江苏吴中、鄂尔多斯开开实业、红豆股份。 从产品毛利率、企业经营费用率、企业经营利用率三个方面来看,中国服装企业低毛利率、低营销费用率的特点,显示出它们更多的是制造商而非品牌经营商。 三、服装行业物流问题四、服装行业物流配送的四种体系五、服装行业配送中心对分公司送货的二种模式六、服装行业物流系统现有体系。雅戈尔集团-服装行业物流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