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孙权劝学内容摘要:
拿,用,介词。 ② 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 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 孙权劝学 》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 “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 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 治经 为博士邪。 但当 涉猎 ,见 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言多务,孰若孤。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卿今者 才略 , 非复 吴下阿蒙。 (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动)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士别 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 见事 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劝吕蒙学习。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结友” ? 小组讨论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李静孙权劝学
相关推荐
学校几次。 那你们对我们的学校一定很熟悉了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光明小学,欣赏这所美丽的学校。 (出示主题图) ,你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 有圆形、三角形,还有不少的四边形。 听说过四边形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交朋友。 (板书:认识四边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四边”是什么意思 ? 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很多四边形(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着整个天下。 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 — 颗 忧国忧民 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 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①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②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③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前四句 写景 → 宽阔广大
生回顾小学知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上例, 要求 6247。 3即要求 3。 = 6,由 3 2= 6 可知 6247。 3= 2。 同理(- 6)247。 3=- 2, 6247。 (- 3)=- 2,(- 6)247。 (- 3)= 2。 根据以上运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对于两个有理数 a,b,其中 b≠ 0,如果有一个有理数 c使得 c b=a,那么我们规定 a247。 b=c,
25)+(32) (加法交换律 ) =( 16+24) +[(25)+(32)] (加法结合律 )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 =17 (异号相加法则 ) ( 2) 31 +( 28) + 28 + 69 =31 + 69 + [( 28) + 28 ] ( 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 =100+0 =100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反思: 此题你是抓住数的什么特点使计算简化的。 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