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摘要:

生组织等 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 这说明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部分影响整体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材料说明东盟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引起 20 多个国家的关注,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故选 A。 材料中虽然受灾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参加会议的国家不是包括受灾国的整体,因此 B项不能选。 C 项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错误。 (二)、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 (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 天与明天的关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 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课堂探究: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 ◇探究提示: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 ◇ 课堂练习: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