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巨卫生院检验科标准作业程序sop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硼酸 四硼酸钠 EDTA2K ( STROMATOLYSERWH) ( CELLCLEAN) 【 操作步骤 】 ,打开桌面的医院数据管理系统进 行登录。 “本人编号”,并单击确定。 输入病人的相关信息。 POCH80i主机电源,仪器自动运行并进行冲洗。 打开仪器前方样本盖,把全血盖打开,放入载物架上。 选择全血键,然后按运行,仪器自动吸样并测定。 打开仪器前方样本盖,把稀释标本盖打开,放入载物架上。 选择稀释键,按运行键,仪器提示“启动稀释模式分析,不要用全血”,点确认,仪器自动吸样并测定。 :仪器测量完毕后 ,按关机键执行关机程序。 【 操作注意事项 】 血细胞计数应用 EDTAK2为抗凝剂,用量为 EDTAK2*— 可抗凝 1ml血不能用肝素或枸橼酸钠等抗凝剂。 测定前抗凝血应充混匀,任何小凝块或血小板聚集均会影响血细胞计数。 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特别是各系统的报警提示。 如是否有大血小板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有无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等等。 如有冷凝集现象,将血置 37℃水浴箱 10min 后立即测试。 【 质量控制 】 品。 ,应校正后并重做质控,直至符合质控要求。 、失控和校正登记。 【 报告复查 】 对以下情况的样本进行复查 (仪器及手工 ); 109/L,血小板低于 50 109/L。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与历史结果有明显差异。 : (1)临床要求手工镜检或申请外周血查异常细胞的标本。 (2)仪器不报白细胞分类结果。 【病人准备标本要 求】 全血模式: EDTA2K /EDTA3K/ EDTA2Na 抗血,提倡真空采血管规范化操作,以保持原有全血状态。 预稀释模式:将末梢标本稀释 1:26 倍。 详见 Sysmex 操作手册 214。 【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限制性:样品浓度超过 POCH100i 线性范围,应重新测试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详见操作 SOP)请重新测试。 对于其他物质干扰及准确性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 质量控制 】。 ,应校正后并重做质控,直至符合质控要求。 、失控和校正登记。 【 参考范围 】 1.(1)白细胞 (WBC)计数: 成人 (4 – 10) 109/L 儿童 (5 12)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2)白细胞分类 (成人 ): 中性粒细胞 5070% 淋巴细胞 2040% 嗜酸性粒 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RBC): 男 () 1012/L 女 () 1012/L 新生儿 (67) 1012/L (HGB):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PLT): (100300) 109/L (HCT): 男 L/L 女 L/L (MCV): 8295fl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L/L) 1015 MCV( fl) =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总数 (MCH): 2731pg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 g/L) MCH ( g/L) =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总数 (MCHC): 320360g/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 g/L) MCHC ( g/L) =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L/L) 、 RDWSD: RDWCV: %%; RDWSD:。 : ( ) % MPV ()fl; PLCR (1343)%。 【 临床意义 】 ( 1) 白细胞计数 ①生理性增加 新生儿、运动、饭后、冷水浴后、疼痛、月经期、受寒、妊娠、分娩、阵发性心动过速、阳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恶心、呕吐、麻醉等。 ②病理性增加 类白血病、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瘤、组织坏死、手术后、肿瘤转移、药物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敏等。 ③减少 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 兔热病、布鲁杆菌热、流感、麻疹、风疹、革登热、传染性肝炎(亦可增多)、疟疾、过敏性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粟粒性结核、败学症、重症细菌感染、恶液质、放射治疗、肿瘤化疗。 恶性贫血、非白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戈谢病、 Felty 综合症、Che^diakHigashi 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 2) 白细胞分类计数: 见下表 各种白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细胞类别 增多 减少 中性粒细胞 类白 血病、白血病、化脓性细胞感染、 伤寒、副伤寒、流感、麻疹、再溶血性贫血、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 生障碍性贫血、黑热病、病毒感 术后、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皮肤病、 染、原虫感染、病毒性肝炎、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功能亢进、贫血、原发性中性粒 细 胞减少症、肝硬化 嗜酸性粒细胞 参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 慢粒、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 淋巴细胞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急性感染、粟粒性结核、晚期肿瘤、 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 艾滋病、伴 T淋巴细胞减少的免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 缺陷 肝炎、弓形虫病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再生障碍性亚急性细菌性心 内膜炎、活动性结核、 贫血、多毛细胞白血病 . 急性感染恢复期、原虫感染 (RBC): ①生理性减少 见于妊娠中后期、 6 个月至 2 岁的婴儿等。 ②病理性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种 [贫血。 ③相对性增多 主要因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见于脱水、呕吐、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吸烟、高血压、肥胖等。 ④代偿性增多 主要见于缺氧、新生儿、高原环境、 CO中毒、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等。 ⑤绝对性增多 克隆 性真性红细胞增多;非隆性红细胞增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过多有关,见于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移植、小脑血管瘤、子宫肌瘤。 (HCG):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性疾病、脱水)。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HCT) : 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类同。 (PLT): ( 1)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内可有 6%10%变化 ;表现为早晨低,午后较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 10%;月经前低,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减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 2) 病理性 减少: 除创伤之外,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 常见疾病有: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 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增多 (血小板大于 400 109/L):①、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③、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④、脾切除手术后。 、 MCH、 MCHC 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下表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fL) MCH( pg) MCHC( g/L) 大红细胞性贫血 100160 3550 310370 正红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5 31037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7280 2126 30037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080 1230 240300 、 RDWSD: (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而轻型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时 RDW 正常。 (3)RDW 与 MCV 结合可将贫血分为 6 种。 ①小细胞均一性: MCV下降, RDW 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②小细胞不均一性: MCV 下降, RDW 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③正常细胞均一性: MCV、 RDW 均正常,如某些慢性疾病。 ④ 正常细胞不均一性: MCV 正常, RDW 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 ⑤大细胞均一性: MCV 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⑥大细胞不均一性: MCV、 RDW 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8. MPV、 PDW、 PLCR ① MPV 其临床意义要结合 PLT 的变化才二价值。 ①、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 MPV 减少;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时,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 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 MPC 正常。 ②、MPV 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 MPV 与 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 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 MPV 增大常先于 PLT 升高。 ③、其它: MPV 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 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 MPV 减小见于脾亢、化疗后、 AA、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② PDW 是反 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 PDW 增加,后者 PDW正常。 ③ PLCR 代表血小板计数中体积 12fL 的血小板的比值或数量,有助于识别堆集血小板、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并可监测骨髓的造血功能。 XX医院 检验科 急诊检验 SOP 文件 文件编号: JZJY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版 第 1 次修改 主题: 尿液常规检验 颁布日期: 20xx 年 8 月 1 日 尿液常规检验 一.尿液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尿液采集】 尿液标本,原则上应用新鲜尿液作检验;如放置时间稍长,有形成分即可受到破坏,化学成分则可被分解而变质。 采尿时间除饭后 2小时之内和剧烈运动之后,其他时间均可随时留尿,不同时间采集的尿,但以晨尿为佳,因其不产生生理性异常产物(如蛋白、糖),且尿液浓缩有利于某些物质的检查。 特殊检验时,应按特殊要求留取。 【尿液的防腐与保存】 尿液内含许多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很易滋生细菌,影响尿液检查结果,如不能及时检查应保存在冰箱中。 如需将尿 液放置 24 小时才进行检查,应加适当防腐剂保存。 1.甲苯 加数滴甲苯于留尿器中,令患者留尿于其中,甲苯即形成一薄层覆盖在尿液表面,可防止微生物进入尿内,并隔绝空气。 常用于保存尿内丙酮、乙酰乙酸等化学成分。 2. 40%甲醛 每 100ml 尿液加入 ,可保存尿内有形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