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 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 )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约 1 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 “ 西天取经上大路 ” 中的 “ 大路 ” 指的是什么路呢。 从而导出主题 — 丝绸之路。 (约 1 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从而引入主题。 )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 3 分钟) 让学生阅读 P97 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 什么 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 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 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 4 分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 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 10 分钟)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 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 ,突破难点:(约 10 分钟)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 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 “ 丝绸之路 ” 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 “ 西北绿洲丝绸之路 ” 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 的 “ 丝绸之路 ” 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约 6 分钟)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 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 ── 陆 ── 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 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 (小组活动) 1) .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 .交通工具:骆驼,马 ── 洲际铁路,火车; 3) .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 .东西方沟通:间接 ── 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