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化纤-PTA及PET项目投资机遇内容摘要:

1、正文显示: 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投资/纺织/化工/上市公司【地区分类】中国【时间分类】20030618【文献出处】证券时报【标 题】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罗文德谈 目投资机遇(2003 年文献)(5338 字)【副 标 题】证券时报记者孙永丽【正 文】华联控股(000036)将利用自有资金和增发 A 股投募集资金,重点投向化工新材料业务,其中包括年产 45 万吨 目和年产 33 万吨 程树脂项目。 如何看待这两个项目的行业发展前景及项目的投资价值,记者特别走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罗文德。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和中国纺织化纤工程总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国资委直属的纺织工业设计院和化纤工程公 2、司。 在刚刚过去的任期,罗文德作为院长带领这个设计院率先完成了大容量成套聚酯装置的国产化,这一创新使得这一领域的投资项目从 90 年代初的每万吨产品 1 亿元投资下降为目前的 1500 万元左右。 罗在化纤及化纤原料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近 40 年之久,享有工程设计大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称誉。 记者:罗院长,最近 为石化行业的投资热点,除现有企业提出继续扩建外,石化系统、跨国公司如杜邦、菱等跨国公司也纷纷提出各自的 设计划,江浙一带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 大家如此看好中国 场。 您能不能首先给我们的投资者描述一下,这个 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它与纺织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罗 3、文德:化学名称叫精对苯二甲酸,是聚酯(主要原料。 那么聚酯是什么呢,聚酯是一种高分子物,粘度非常高,一般水的粘度为 1 个厘泊,聚酯的粘度达到 30 万厘泊,这样就可以拉成丝。 聚酯切片是生产涤纶纤维的原料。 近年来聚酯的另一个用途,即非纤用聚酯切片,主要用于吹瓶、包装材料等,用途也越来越广。 记者:您所说的涤纶纤维 就是我们平常说衣服面料时说的涤纶吗。 罗文德: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纺织纤维中一半以上用的是涤纶,也就是聚酯纤维。 我们了解涤纶纤维在纺织工业中的作用,也就可以理解作为它的原料产业前景。 而涤纶纤维在我国的发展,又与我国的纺织工业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有句话,叫衣食住行。 衣是摆在头一位的大事。 4、建国 50 多年来,我国的纺织工业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为出口创汇,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如机械行业、原材料行业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有不少人应当还记得布票时代 ,到 80 年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但取消了布票,而且发展迅速,90 年代以来纺织业每年给国家创造数百亿美金的外汇。 在发展过程中,纺织工业实际上走的是一个大纺织的概念。 我国人多,穿衣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我国人均良田在世界上偏低,要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3%的人口,粮棉争地,矛盾很突出。 在五六十年代,吃粮问题常常被放到了第一位,穿衣问题和棉花问题压力很大。 而那些年人口增长很快,每年首先要解决新增大约 1200 万娃娃的穿衣吃饭 5、问题。 所以,60 年代纺织部在国务院领导下提出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举 的口号。 这样就从 50 年代着重发展棉麻毛丝 到 60 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化学纤维。 起初,发展化学纤维,面临一个很大的制约,就是我国没有石油。 在 60 年代大庆油田开发之前,各个城市里的汽车都是顶着个大沼气包。 而化学纤维有两个品种,一种叫人造纤维,原料就是再生纤维,如棉花籽外面的短绒,可做人造丝,化学名字叫粘胶纤维。 但棉短绒的产量非常有限。 另一种叫合成纤维,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 大庆油田开发后,国家有了石油,就开始开发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纤维,主要开发出四大种类:涤纶(学名叫聚酯纤维) 、锦纶、腈纶和丙纶。 其中最大的一种 6、就是涤纶。 由于不再严格受到原料的限制,合成纤维迅速得到发展,而其中涤纶发展更快,可谓一枝独秀。 在 2002 年 991万吨的化纤总产量中,涤纶产量高达 772 万吨,占 78%。 可以这样说,在我国纺织原料中,现在 65%是化纤,而这 65%中约 80%是聚酯纤维。 可见聚酯纤维对解决我国的穿衣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我国的化纤工业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多年来中国化纤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还不包括台湾省的几百万吨。 中国纺织品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 记者:我们一直称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 但传统产业是不是也同时意味着是夕阳产业了呢。 罗文德: 7、不是有一句话,叫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产业。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离不开穿衣服,纺织业应当是一个永恒的产业。 而且从纺织产品的用途来看,穿衣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从世界范围来看,纺织品的另两类用途我国目前穿衣大约占了纺织品总量的七成,后两类仅占两成和一成。 而在世界发达国家,这三类分别占据大约 1/3 的市场。 这从一个方面也就预示着我国纺织工业还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展。 例如航空航天用特种纤维,这次的防 殊防护服等。 而从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和地区性关系看,纺织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而在中国正处于高增长期。 有一种说法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那么纺织业将会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产业。 记者:那么 业也将 8、因此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 罗文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下这个产业链,即单从纺织业看,前面已说过,化纤占纺织业原料 65%的份额,而化纤中 80%为涤纶。 涤纶的原料为聚酯( ,聚酯的原料为原料为 X 的原料为石油。 在这个生产链中,涤纶用 占其总量的70%(其余 25%瓶用 5%膜用) ,因此 供给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而化纤工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纺织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个产业链中的任何“瓶颈”都会成为世界级 纺织强国的制约。 因此,从行业前景看,我国的 业的发展前景很好。 记者:那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这个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呢。 罗文德:这些年我国的 场一直是供不应求,在未 9、来十至十五年,我国的 求量很大。 以 02 年为例,全国涤纶产量为 772 万吨,按每吨涤纶消耗 计算,则 02 年需求量为 664 万吨,这还是主要用于化纤纺织用途的 求量,加上非纤用途的大约 100 万吨左右,总需求约在 760 万吨。 而从供给的角度看,02 年全国的总产能在 310万吨左右,开工率一般在 90左右,所以国内总产量应不足 300 万吨,那么总缺口在 400万吨以上。 实际上,这些年我国的 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99 年至 02 年四年的进口量分别为 154、250、312、430 万吨,进口量呈直线上升趋势,际依存度在 60%左右。 应该说,纺织业近年来有了大发展,但作为原材料工 10、业,产一直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增长。 我个人认为,在 21 世纪前十年仍将处于很快的增长期,处于上升阶段。 记者:在如此大的需求缺口面前,国内市场的生产格局又是怎么样的,这种供应格局能否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罗文德:涤纶原料市场的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着体制性因素的制约,没有理顺;客观上也存在着效益主要体现在下游产品,上游产品的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效益较差的问题;另一个是技术问题。 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一般的企业上这种项目很困难。 记者:那么进入 业的壁垒是什么。 罗文德:主要是技术壁垒。 目前 产技术还不能实现国产化,要依靠从国外买。 国际 场主要是少数几家大企业垄断,他们转让专利控制得很严。 加入 ,知识产权问 11、题也越来越提到日程上。 多年来,国内引进 术价格非常高。 2000 年以前引进的 置,光是软件费(包括专利、设计和技术服务)平均每吨就要交 130在虽然有所下降,但每吨仍需 100元。 技术壁垒造成了 资居高不下,也是造成目前供不应求状况的重要原因。 记者:这种供应状况对我国下游产业在怎样的影响。 罗文德:这个影响当然是不言喻的。 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使我国的纺织工业,包括纺织印染、化纤、服装工业等在内的大纺织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记者:那么从未来一段时期看,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对 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罗文德: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业将来要不要实现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投资多元化,允许外资和民营企 12、业的介入,提高效率。 现在看民营企业涉足这个领域好象是一个趋势。 但不管怎么样,华联控股的这个投资项目是当时国家计委批准的第一个有民营企业介入的投资项目,是这个领域里的第一家。 现在政策走向也并不明朗,有不少民营企业申请投建,但迟迟未得到批准。 记者:那么您认为这些新建的 目的机遇在哪里,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罗文德:对于目前正在新建的 目,尤其是华联控股这个项目而言,率先进入一个垄断的行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垄断的生产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长远看,向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于那些越早进入的企业,就越有可能获得先发展先占领市场的有利时机。 而且相比 13、于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华联控股引进的民营运作机制也将更具竞争活力。 从进入的技术壁垒看,新建项目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能够从技术上保证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 除此之外,新建项目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贴近市场,以及投资成本、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较低。 就拿华联控股来说,由于地处中国纺织工业基地的浙江省绍兴地区,其料在周围 30 公里范围内即可消售掉,无疑可降低运输包装等多项成本。 记者:您认为目前 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哪里。 罗文德:近期 目扩产较快,去年底到今年初,先后有仪征化纤厦门翔鹭和珠海 公司的 置相继投产,使国内的总生产能力达到 400 多万吨,未来的竞争在所难免。 另一个问题是 料 内市场同样供不 14、应求,年进口量超过 100 万吨。 虽然目前国际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但仍存在着市场价格波动的隐患。 记者:那么随着 能的提高,国际上一些 产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它们有自有技术,又在本国境内生产。 我国的 业在这些企业面前会有竞争力吗。 罗文德:看到我们的优势,完全可能争取一搏。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前面所说的贴近市场,了解市场,而且加入 , 2008 年前关税降得比较慢,某种程度上对国内化纤原料企业也有利。 当然,将来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竞争,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 市场格局处于一个不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有不断进来的,也有不断丧失竞争力被淘汰掉的,市场需求不是 112,而是 223。 所以市场上不断有新的增加者, 15、本身并不可怕。 应该说,只要不断地拚搏,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和释放体制活力,我们应该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从本质意义上说,真正的竞争力就在于竞争,在于拚搏。 记者:您能不能再谈谈目前非纤用聚酯切片的发展前景,因为华联控股增发项目主要投资于 33 万吨的 程聚酯项目,是以非纤用瓶级树脂聚酯为目标的。 罗文德:由于我国非纤用聚酯在整个聚酯消费量中偏低,因此市场潜力还比较大,近期仍将保持比较快速的需求增长,其中瓶级聚酯的市场机遇更大。 02 年我国非纤用聚酯的总消费量约 88 万吨,约占当年聚酯总消费量的 10左右。 目前国际上这一比例为 30左右,差距较大。 特别是瓶级切片市场,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装饮料市场发展非常快,各种包装容器的使用量也不断提高。 瓶级聚酯切片的需求每年以大约 20的速度增长。 以啤酒瓶为例,02 年我国啤酒产量 2380 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而在此之前,我国也已连续九年产量居世界第二。 但我国啤酒包装中 95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