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化纤-聚酯业产能扩容过快后市令人担忧内容摘要:
1、聚酯业产能扩容过快 后市令人担忧作者: 云中 发布时间:12 2002 8:55:00:820发表您的评论今年我国的涤纶长丝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局面,一改过去二年来的颓势,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以今年下半年生产 的涤丝企业为例,今年仿毛类布的热销给 丝的旺销垫定了良好的下游基础,使得 八月份开始就不断攀高,到9 月中旬时达到最高潮,平均每吨 毛利在 1000 元/吨以上,溶体直纺企业的利润更高,更有市场人士传言称肖山某溶体直纺企业 9 月份仅溶体直纺长丝这块的利润就高达 500 万元。 由于市场的高利润存在和供需形势的转变,前几年曾计划上马而又因市场问题搁置的扩容计划再次被提上了聚酯企业的案头, 2、部分项目已经上报国家计委并已有获批准,在工厂所在地轰轰烈烈的圈地、招兵买马筹建活动也正日益展开。 据笔者粗略统计,到明年年底,仅浙江一省的聚合(主要进溶体直纺的涤纶长丝设备)产能就将增加 215 万吨/左右,江苏方面据了解仅盛泽就有吴江化纤纺织厂等四家企业投资兴建总规模达 70吨/年的产能,上海方面联吉公司的 15 万吨聚酯装置,山东省济南化纤 15 万吨装置,大约至少要新增 280 万吨/年的产能, 算即需要多消耗 吨,吨,而同期原料方面乙二醇装置没有新设备投产,仅有仪征化纤 45 万吨/年、翔鹭 90 万吨/年、珠海 5 万吨/年(据称投产后将迅速扩容至 50 万吨/年) ,以平均开工率8 3、0左右计算,再加上洛阳石化去瓶颈改造后增加的五万吨产能,新增的产能也仅为150 万吨/年左右,与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这部分量必然是要依赖进口,而众所周知的是,我国聚酯业受到 牵制太大,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发展,今年 3受 累的全行业亏损即是最生动的例子。 再从下游市场来看,我国涤纶长丝总体供过于求的环境仍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 由于前几年的盲目扩容,使涤纶业几乎到了亏损的边缘,在 2001 年底时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花了很多的外汇买来的一流设备被迫减、停产的现象实在让人痛心。 今年由于中国加入 织品出口配额方面限制的取消,下游织造业的扩容速度较快,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速度超过了涤纶长 4、丝的发展速度,仅萧绍地区的织机数量就增加了 16000 多台,使织造业对涤纶长丝的需求大增,最终也在今年三、四季度形成了涤纶长丝狂涨的高潮,印证了中国化纤市场三年一个轮回的市场规律。 但是我们从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的面料出口实际上都是以中、低档面料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中是以劳动力廉价而取胜,并非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现在国际上形势发展很快,中国的纺织品也在逐渐受到来自非洲、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和地区的产品冲击,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而且织造业对成本的承受也很有限,当涤纶长丝上到一定价位以后销量就马上下降,只有降价才能拉动销售的市场现象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无论是上马聚合项目还是溶体直纺项目仍需谨慎,应该综合了解整个市场的动态和供需情况、同行近况、总体产销率等情况以后再进行考虑,切勿看到今年涤纶长丝业的丰厚利润而不顾一切盲目扩张。 如果项目上马得过多,过急,过快,导致整个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再次产生,那么真是中国化纤市场的悲哀。新丰化纤-聚酯业产能扩容过快后市令人担忧
相关推荐
13 林巧稚显著的成绩是上帝给她的吗。 我们一起看 第二自然段 ,学学她成功秘诀之一。 思考: 林巧稚为什么要称赞老师的教学方法。 因为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4 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那些事情。 重点讲了哪件事。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5 第一件事 : 上地理课时,老师把他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沙盘
1、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新丰化纤项目组1职务说明书岗位名称 开票员 岗位编号所在部门 昌顺公司 岗位定员 1 人直接上级 昌顺公司总经理 职系直接下级 工资等级所辖人员 岗位分析日期 2003/12/11本职: 完成公司所有产品销售发货单的审核、开票工作及昌顺公司的考核和日常后勤保障工作。 职责与工作任务:保障业务流程通畅和货款的安全,昌 顺 公司的考核及昌顺内部的考核,内勤工作等。 职责表述:
1、职务说明书岗位名称 空 压、保全主管 岗位编号 0822所在部门 动力分厂 岗位定员 1 人直接上级 动力分厂厂长 职系直接下级 设备技 术员、操作班长 工资等级 78 点所辖人员 15 人 岗位分析日期 2003 年 12 月 11 日本职: 职责与工作任务:职责表述: 编制设备月度检修、保养计划及备件计划 工作时间百分比: 10%结合设备使用状况
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 l~ 2 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 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