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7 与 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即 4( 3) =4+3=7 4( 3) =4+3 这两个算式有哪些变化和不变。 在这里,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举例并归纳。 学生举例 10( 7) =17 10+7=17 即 10( 7) = 10+7 0( 5) =5 0+5=5 即 0( 5) =0+5 归纳: ① 一个不变:被减数不变 ② 三个变化: a、减号变加号 b、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c、减数变加数 3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征。 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规律。 而这个“举例 ”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归纳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达式为 ab=a+(b) (三)剖析例题,加深理解。 师生共同完成 25页例 5,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由学生体验完成,不足部分由教师讲解。 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 —— 民主开放 —— 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以例题的解决为主线,教师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如例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