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化纤-中国石化行业及下游产业链的新格局内容摘要:

1、正文显示: 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石化【地区分类】中国【时间分类】20030703【文献出处】证券日报【标 题】中国石化行业及下游产业链的新格局(2003 年文献)(2572 字)【正 文】产业整合 发展化纤工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地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从上世纪年代起,全球石化工业展开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当今全球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向具有资源优势的中东产油国转移;二是向具有市场优势的消费地区转移。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石化产业链中,化纤原料产业链向具有市场优势的消费地区转移更为明显。 以聚酯原料为例,在洲地区需求量从万吨提高到万吨,其消费量占 2、全球的比重从提高到,年间亚洲新增需求量占同期全球新增需求量的;而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由年的万吨增加到年万吨,在全球所占比重由提高到,年间亚洲新增产能占同期全球新增产能的。 亚洲已经取代北美、欧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而亚洲产业的目标市场主要在中国。 中国需求量从年的万吨提高到年的万吨,年间复合增长率达,消费量占亚洲地区的比重由年的提高到年的,是亚洲最大的消费市常特别是在年以后,由于原料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下游聚酯产业的发展,呈严重供不应求状态,需大量进口。 中国进口量由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进口依存度由提高到的历史高位。 由于过去中国对石化工业的投资采取限制政策,国际资本难以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迫使其 3、退而求其次在中国周边地区建设大规模的生产装置,仅中国周边地区产能就占整个亚洲的以上,如台湾达万吨,韩国万吨,日本多万吨,泰国万吨,其中一半左右供应中国市常可见,中国市场是亚洲产业的发动机。 体制限制 供需存在矛盾产业具有投资巨大、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 我国生产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由于体制和历史包袱较重的原因,投资效率低下,投资主体过于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原料工业未能跟上聚酯工业的发展步伐,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这导致化纤纺织业对进口的依存度由年的提高到年的,产业成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产业。 此外,国家对产业的控制和我国原有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也是重要因素。 除原有的石化体系外,其它体系的国有资本很难进 4、入该领域,更不用说外资和民营资本了。 如报批到正式投产,总共花了多年时间。 因此,国内供应方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 体制的限制不仅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聚酯工业的发展。 综合各方面因素,即使按需求速度年增长率的保守水平估计,到年我国需求将在万吨左右。 而在年厦门、仪征和珠海三个项目近万吨产能投放后,我国产能也只达万吨,考虑到开工率因素,要满足年国内市场需求,至少需再建一个与万吨产能相当的生产线,因此产业前景相当看好。 除总量上远远不足外,产业布局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聚酯产量占全国以上的华东地区,其产能仅占全国的左右。 在华东地区,除扬子石化产品对外供应全国聚酯市场之外,其他生产厂家如 5、仪征化纤、上海石化均仅供应其下游配套建设的聚酯装置。 在聚酯工业高度发达、聚酯产量约占全国的绍兴有一家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原料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化纤和纺织工业的发展。 控股投资 新格局形成正是由于我国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成为石化行业的投资热点。 政府对产业的控制也正逐步放开,除批准了珠海与相继批准了厦门东帝士、上海远东纺织等台资项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还批准了华联控股()与绍兴展望等民营企业在绍兴地区的合资项目,这是在国有控股条件下,我国最有活力的江浙民营资本首次进入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我国产业将形成国有、外商合资、外商独资、民营等投资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 6、。 多元投资主体进入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单一投资主体造成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可在市场开放后的国际竞争中降低产业风险。 由于政府极力避免过度投资的风险,虽然报批的建设项目很多,但估计能获得通过的不多,除以上外资和民资参与的项目外,还有辽阳、扬子、上海石化扩建项目已批准或可望获批准。 这样到年新增产能仅有左右的供应需国际市场配置。 因此,那些跨入中国产业大门的优势企业,将面临市场规模扩张和产业整合两方面的巨大机遇。 告别依赖 行业前景看好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服装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入后,纺织服装产业受到的歧视性限制将被逐步取消,我国纺织服装产 7、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获进一步发展,这就预示着化纤下游产业仍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 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一直受“两料” (化纤原料、面料)制约,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引进和开发创新,面料因素已大为缓解;但化纤原料因素进展较慢,甚至有恶化的风险。 由于化纤原料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在现货报价中经常遭受对方封盘对待,被迫接受较高的价格,干扰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一个强大而发展迅速的化纤原料产业,不仅可以减少周边地区和国家针对我国市场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行为,还对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减少进口依存度,这对提高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安全性具有深远影响。 现阶段无论是从产业政策、投资环境,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化纤工业无疑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 大力发展化纤原料产业,为其下游产业提供稳定且有价格优势的等原料,可降低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打破境外供应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同时还能降低运输和包装成本,提高产业运行效率,促使化纤下游产业的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