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化纤-中国涤纶纤维市场分析内容摘要:

1、正文显示: 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化纤制品【地区分类】中国【时间分类】20021120【文献出处】中国证券报【标 题】中国涤纶纤维市场分析(2002 年文献)(3558 字)【正 文】涤纶纤维是第一大化纤产品,目前约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 70。 近十年,我国涤纶产量增长迅猛,平均增长速度超过 20,远高于其他化纤品种。 1999 年我国涤纶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1 年我国涤纶纤维产量 吨,占我国化纤总产量的 占世界涤纶总产量的 其中涤纶短纤产量 吨,涤纶长丝产量 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 供需缺口仍存在我国涤纶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 1998 以后,至 2001 年的三年中,涤纶长丝和短纤产能 2、分别增长了 2001 年我国涤纶产量同比增长 净增长 116 万吨。 虽然产量增长超过预期,但仍进口涤纶纤维 吨,同时库存量为 吨,同比下降 说明我国涤纶产品仍存在供需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量增长速度超过需求,而国外过剩的产品也在不断涌入,供需缺口正逐渐缩小,但据专家预测,依目前发展水平,填补缺口至少需要 5 年时间。 而眼下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正在有效实施,供需之间有望保持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适度空间。 市场价格止跌回升1995 年是我国化纤工业的转折点,长期以来化纤产品供不应求局面开始转变,涤纶价格也从 1995 年的高点开始下落,以涤纶主要品种 150为例,其市场价格在 1995年 4 月达 3、到历史的高点 30450 元/吨后,开始了震荡下跌的行情,1999 年至 2000 年行情有所反弹,但从 2000 年第四季度起,涤纶价格又开始持续走低,2002 年 2 月达到历史最低8200 元/吨,较 2000 年 10 月下跌 2002 年 3 月各种涤纶价格触底反弹,涨势迅猛,其中涤纶短纤价格上涨 150涨幅达 而 150、10050的涨幅超过 30。 经过 6、7 月份的调整后,目前各种涤纶价格仍在高位盘整,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对于涤纶行情从 2000 年底开始进入自 1995 年以来的第二次低迷,主要有以下原因:低水平产能增长过快自 90 年代中期,随着涤纶生产技术、仪器设备的进步和 4、我国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吨涤纶纤维的建设成本已降为 70 年代的 38,使行业进入门槛降低,同时企业的盈利也很可观,因此新建、扩建项目纷纷上马,产能急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涤纶产能增长主要基于 500010000 吨/年间歇法(小聚酯)装置的产能增加,根据仪征化纤的统计,我国小聚酯产能从 1998 年 22 万吨猛增到 2001 年 吨,增长 吨,而大聚酯仅增长 吨。 因此我国涤纶产量虽然很大,但仍然以切片纺为主,涤纶长丝和非回料纺涤纶短纤中直纺比例仅为 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由于单厂规模也很低,平均为 吨/年,不及中国台湾和韩国的 1/5,目前我国每吨涤纶产品加工成本平均比台湾和韩国高 3 5、0 美元左右,价格竞争能力薄弱。 而且我国新增的涤纶产能中常规品种仍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涤纶纤维的差别化率只有25时,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大量常规品种充斥市场进行价格大战时,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却十分走俏,如海岛、超细旦、多孔、高吸水、抗静电纤维等。 也就是说产品的过量只是常规品种,高附加值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国内外纺织品市场需求不振美国经济从 2000 年底开始出现明显减缓迹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持续低迷,2001 年的“911”事件,使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减慢。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占 47,加上间接出口接近 60,而且日本从 2000 年开始超过香港成为我国第一大纺织品服装 6、出口国。 三大经济体的衰退,使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减缓,2001 年增长率仅为 由于化纤类纺织品占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 1/3 的比重,下游产品出口拉动作用减弱,对上游化纤产品消费需求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国内市场看,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者信心下降,民间投资偏冷等问题导致国内市场消费疲软,虽然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抑制通货紧缩,但物价水平仍然较低。 因此内需对化纤生产的拉动效应不明显。 从近几年国内外形势看,市场需求不够强劲,是影响涤纶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料价格波动由于化纤原料占化纤成本 50左右的比重,对化纤价格影响很大。 涤纶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对苯二甲酸) ,约占涤纶原料成本的 7、90,1995 年国产 达到 17500 元/吨的价格,到 1996 年 7 月迅速降为 5000 元/ 吨,降幅之大令人震惊。 自2000 年以来国产 格一直在 40006000 元/吨的范围波动,大多数时间运行在 5000元/吨以下,这段时间也是涤纶价格最为低迷的时期。 此外,我国化纤原料对外依赖程度很高,而且呈递增趋势,据中国化纤信息中心统计,目前我国化纤原料进口比重已达到 60,其中涤纶原料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长得最快,分别由 1995 年的 提高到 2001 年的 原料高度依赖进口使我国化纤原料价格的走势常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对理顺我国化纤市场价格极为不利。 2002 年由于全球局势动 8、荡,石油价格起伏较大,格也因此受到的影响。 2002年 1 月份,国际价格为 360 美元/吨,5 月份上涨到 630 美元/ 吨,涨幅达 75,到 7 月份迅速降为 510 美元/吨,9 月以后又回升到 560 美元/ 吨。 受此影响,上半年国内原料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由于化纤价格是在原料的带动下启动,涨势落后于原料,两者差价不断缩小,到 6 月份达到最低,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国外产品倾销目前世界各主要化纤生产国经济持续低迷,化纤行业也陷入困境,各国厂家纷纷采取减产、转移生产线、出口等措施减缓国内市场压力。 我国经济年持续高速增长,对化纤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巨大的化纤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 9、外厂商。 由于中国涤纶产能迅速增长,自给水平不断提高,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强烈。 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涤纶生产国/地区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为了将过剩的涤纶产品打入我国市场,采取低价向我国销售其涤纶产品的方式。 2001 年从韩国和台湾进口的涤纶长丝占我国涤纶长丝进口量的 短纤为 韩国与中国台湾的低价出口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涤纶市场的产品价格和供需关系。 企业效益波动较大企业效益与产品价格走势息息相关,价格走势对企业效益主要有三种影响形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大缩小,同时下游买家持谨慎态度,造成产销不旺,企业效益出现滑坡; 产品价格持续反弹,企业开工率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下游 10、厂家购买积极性,产销两旺,企业效益增长;产品价格波动很大,企业因难以确定最佳买卖时机,增加了经营风险,同时增加了市场中间商的投机机会,难以形成理性市场价格,不利于企业效益提升。 在 1995 年开始的涤纶震荡下跌行情中,企业经历了持续的效益滑坡,到 1998 年全行业净利润出现亏损,之后在长达两年的反弹行情中,企业效益逐步回升,2000 年全行业实现净利润 元,占化纤行业净利润总额的 2001 年涤纶行情再次走低,全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 以全国最大化纤企业、世界第五大聚酯生产企业仪征化纤(600871)为代表的涤纶类上市公司业绩同样波动很大。 仪征化纤从 1995 年开始出现盈利滑坡,1998 年更 11、是发生亏损,1999 年、2000 年随涤纶价格持续反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 2001 年涤纶价格再次跌入低谷,公司经营状况急剧下降,净资产收益率跌为 行业自律作用突现长期以来我国化纤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企业利润相当可观,但随着化纤产量激增,市场供给极大充足,而同时需求量增长不同步,导致产品价格急转直下,市场上出现了恶性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自律显得迫切而必要,特别是粘胶长丝企业 2002 年 8 月的萧山联盟限产保价举措,使行业景气度迅速回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002 年 3 月各种涤纶价格涨势迅猛,仪征化纤、上海石化(600688)等十家国有聚酯企业(又称“十方”聚酯) ,共同锁定聚酯切片、涤纶短纤的最低价格,对维持生产企业、经销商、下游客户之间的平衡、稳定市场起到了明显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市场价格回调时企业的损失。 而其他报价体系也纷纷向“十方”聚酯看齐,形成了很好的联动作用。 当前我国化纤行业自律行为正向客观、理性的方向发展,对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以及缓解供需关系有积极作用。 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