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与 “寡助 ”进行对比,自然导出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 “人和 ”得道 ”,你是如何认识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 1:我觉得 “人和 ”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 2: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 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生 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 “人和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 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 ”不能靠 “天时 ”地利 ”,而只能靠: “人和 ”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 余都是次要的。 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 生 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 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将会成为 21 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 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 “道义 ”的 ?什么是不合乎 “道义 ”的呢 ?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 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 20 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 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 ) 大家都熟悉 “卧薪尝胆 ”的故事吧。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请走进《孟子 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 案。 设计 (二 )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 不料,在“和平安宁 ”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 “请 ”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学生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板书文题。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 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多媒体显示: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