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 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 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 ⑴思想核心:“仁”和“礼” 出示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材料: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教师提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仁,指仁爱,仁者爱人。 教师提问:怎样“爱人”。 学生回答:孔子说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教师出示 材料: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孔子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教师提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 教师:孔子主张如何实现“礼”。 学生回答: “正名”。 教师: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必须要“正名”,就是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按照礼制,让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 这体现了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教师提问: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 学生 讨论后,进行回答: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⑵政治思想 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教师提问: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为政以德” ” ,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教师提问:“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 总结 :政 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与 “寡助 ”进行对比,自然导出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 “人和 ”得道 ”,你是如何认识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 1:我觉得 “人和 ”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
烧杯中水的体积(ml) 水和石块的体积(ml) 水,石块,木块的总体积 (ml) 木块的体积是( ) 【探究讨论】 在测量容器的容积时,选用实验室和生活中常用的容器,如试管,锥形瓶,茶杯,碗等,容器中残留有液体或有液体洒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可乐瓶的容积,可乐瓶上标注的容量和你测出的容积相同吗。 【迁移应用】你能测量一只粉笔的体积吗。 【规律与方法】 【巩固与检测】
1、“十 五 ”铁 路 运 输 市 场 将 更 趋 兴 旺中 经 网 ( 2001 年 , 我 国 铁 路 运 输 市 场 将 呈 现 更 加 兴 旺 的 发 展 态 势。 来 自 铁 道 部 的 分 析 表明 , 年 我 国 铁 路 旅 客 、 货 物 发 送 量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将 分 别 为 和 ; 旅 客 、 货 物 周 转 量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分 别 为 和。 铁 道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孔子 年轻 的时候,已经( )了。 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 ,就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 他 ( ),终于( )地到了洛阳。 老子( )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孔子。 他们的( )令后人敬佩。 说明: 有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了。 而反馈过程也是紧扣要求,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感知课文。 三 、研读课文 师
1、“十五”铁路运输装备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提速 安全 电气化曾春来“十五”期末,我国提速线路将由目前的 9500 公里增至 14 公里“十五”期间,一批干线和部分支线将要实现电气化,到 2005 年电气化率达到 27提速动车组、摆式动车组将受宠于城际间铁路客运和既有线路提速“十五”铁路发展计划已基本确定,预计到 2005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75 万公里,其中复线线路为 25 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