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内容摘要:

1、铁路“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国研网 摘要:本文回顾总结了全国铁路“九五”工作,分析了当前铁路面临的形势,指出了“十五”奋斗目标,提出了 2001 年全路重点工作。 1“九五”铁路工作的回顾11铁路改革实现新的突破铁道部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在推进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上取得重要突破。 运输企业全面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初步确立了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 确定了以“网运分离” 为基本模式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在 4 个直管站段的铁路局进行组建客运公司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铁集团客运公司正式挂牌,对有分局的铁路局组建客运公司进行探索。 铁通公司组建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非运输企业脱钩重组进展 2、顺利,铁路工程、铁道建筑、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和土木工程五大公司与铁道部脱钩;10 所普通高校及一批中专、技校、成人教育学校移交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在精干运输主业、推进政企分开、打破传统的行业封闭体系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 加快企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调整,撤销了 13 个铁路分局,撤并了 227 个独立站段;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中小企业和支线管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增强了经营活力,改善了经营状况。 积极实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 “九五” 后 3 年实现结构性分流近 80 万人,运输业减员 32 万人。 12铁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九五”是铁路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 特别是“九五”后 3 3、 年,部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及时作出跨世纪铁路建设的总体部署,确定了“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建设方针,全路形成并保持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预计“九五”铁路全行业累计完成建设投资 2450亿元,比“八五” 增加近 1 倍;全路新开工大中型项目 40 个,建成投产 45 个;完成新线铺轨 4800线铺轨 4100设电气化铁路 4300计 2000 年完成建设投资 530亿元,新线铺轨 980线铺轨 870设电气化铁路 540 2000 年底,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 68 万 “ 八五”末增加 6000改革开放以来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 4、5 年铁路复线里程达到 “ 八五”末增加 4650长 2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 146 万 “八五”末增加 4860长近 50。 经过 5 年的大规模建设,铁路主要干线能力进一步配套完善,西南铁路通道能力增强,铁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 13铁路运输经营实现扭亏增盈全路强化客货营销,狠抓增收节支,克服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始料不及的运输市场波动等各种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果。 预计“九五”期间,铁路累计发送货物 799 亿 t,完成货物周转量 64046 亿 t别比“八五 ”增长 33%和 73%;发送旅客 4792 亿人次,比“八五”下降 56,完成旅客周转量 1 5、8992 亿人 “八五”增长 完成运输收入 4615 亿元,比“八五” 增收 1922 亿元,增长 714% ,年递增 116%。 1999 年提前 1 年实现 3 年扭亏目标。 预计 2000 年全路发送旅客 103 亿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 4389 亿人 别比 1999 年增长 54%和 85%;发送货物 165 亿t,完成货物周转量 13238 亿 t别比 1999 年增长 54和52;完成运输收入1095 亿元,比 1999 年增长 96%,可望实现盈利 5 亿元的奋斗目标。 14铁路提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 3 次进行大规模列车提速和调整运行图,形成了“四纵两横”的提速网络,提速总里程接近 1 6、 万 盖了全国铁路主要干线。 京哈、京沪、京广、陇海等主要干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 140160广深线达到 200根本上扭转了我国铁路列车速度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局面。 在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夕发朝至列车、快速列车、城际列车、旅游列车、行包专列、集装箱专列、 “五定”货物班列等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输新产品,受到旅客货主的欢迎。 适应提速要求,研制生产了多种技术性能先进的新型机车、客车和动车组,大力改造线路基础,强化职工培训,提高了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2000 年 10 月实行新运行图,进一步提高了旅客列车速度,扩大了运输能力,规范了列车等级。 通过实施提速战略,显著 7、增强了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安全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全路把安全基础建设作为铁路运输长治久安的重大工程,确立了“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狠抓落实,运输安全总体上呈逐步稳定的态势。 到目前为止,2000 年全路发生重大、大事故比 1999 年减少了 6 件。 全路劳动安全形势进一步保持稳定,职工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护路联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维护运输秩序和社会稳定中作出了新贡献。 16铁路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贯彻落实“科教兴路” 战略和铁路“ 九五”科技发展计划,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8、新型机车客车的批量生产、大型养路机械的逐步推广、速差式多信息自动闭塞设备的运用,为全路 3 次提速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初具规模,票赞、确报、营销计划等子系统投入运用,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正在抓紧建设;客票发售和预售系统基本建成,在 700 多个车站实现计算机售票,在 400 多个较大车站实现异地联网售票;网络办公技术得到重视和推广;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开始起步。 运输安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车站计算机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监测设备、道口安全报警装置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安全可控程度。 货物重载运输技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铁路建设技术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2000 年 9、以来,通过认真贯彻全路技术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了铁路科技工作。 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客票发售预订系统完成攻关任务,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在广深线进行运用考核。 秦沈客运专线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为建设高标准的客运通道奠定了基础。 17铁路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九五”期间,全路进出口贸易合同额达 20 亿美元,其中出口 114 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外经业务合同额达 30 亿美元,营业额完成 178 亿美元。 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 218 家中外合营企业。 对外客货运输进一步发展,旅客联运改善了服务设施,开行了北京、 10、昆明至河内,北京、上海至九龙的直通客车货物联运完成口岸进出口运量 5000 万 t,比“八五”增长 30。 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 2000 年预计完成进出口运量 1550 万 t,运送国际联运旅客 171 万人,分别比 1999 年增长 17和 62。 18铁路多元经营取得新成绩“九五”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776 亿元,创利 135 亿元,分别比“八五”增加 822 亿元和 13亿元,增长 86和 11%。 2000 年,多种经营持续发展,实现营业收入 3754 亿元,创造利润 259 亿元,比 1999 年分别增长 115。 到目前为止,已有独立核算的 11、多经企业 7713 家,形成了运输代理、商贸旅游、宾馆餐饮、建筑施工、工业制造、外经外贸等多种支柱产业组成的企业群体和经营网络,成为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为运输业精干主体、减负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运输企业与多经企业明晰产权、规范核算, “企业分设、财务分帐、人员分开”工作扎实推进,路局、分局直属多经企业与运输业“三分”目标基本实现。 2“十五”铁路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1形势从对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建设第 3 步战略部署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体制环境、市场供求 12、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我们研究分析未来铁路面临的形势,确立“十五”铁路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视和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铁路提供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空间。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更趋活跃,将使铁路货运需求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 13、移,客运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运输需求增长,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形成的,势必带来运输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如客运和高附加值货运的需求增长较快,多样化的需求特点更加明显。 这对于铁路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也更趋激烈,公路强化国道主干线,民航扩大支线运输,输油气管道逐步形成网络,各种替代性竞争进一步向铁路的传统优势领域扩展。 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运输质量和效益上,市场份额的增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运输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铁路既要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要充分重视解决 14、运输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的问题,任务十分艰巨。 2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铁路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在突破体制性障碍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铁路改革在“九五” 期间虽然有了新的突破,但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运输企业重组刚刚起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解决企业结构不合理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铁道部政企分开尚未到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铁路投融资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尚未解决。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对加快铁路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构成了突出的体制性障碍。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 15、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垄断性行业,都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 随着铁路改革逐步深化,遇到的问题日益复杂,能否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对我们是严峻的考验。 21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给铁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铁路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 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铁路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 16、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 特别是在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铁路市场,将对我们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十五”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 5 年过渡期,如何利用这一宝贵时机,抓紧建立和制定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铁路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提高铁路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我们必须加以充分重视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22任务“十五”铁路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铁路发展,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