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题内容摘要: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降下二三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加点字注音 卑鄙 猥 夙夜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 咎 咨诹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 毛 —— 吹 毛 求疵 B庶 竭 驽钝 —— 声嘶力 竭 C兴复之 效 —— 东施 效 颦 D咨诹善 道 —— 道 听途说 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翻译句子 ( 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 39。 ,中的“卑鄙 39。 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 名句是 ____________。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 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请用 6 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1按要求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出师表阅读题
相关推荐
回答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前面 3 个都用整数表示,最后一个却 要 用分数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 满单位“ 1”时,用整数表示,不满单位“ 1”时用分数表示。 课件出示: 让学生回答 :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 1”, 4 个长方形呢。 一个呢。 这个呢。 回答后 再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最后这个 还 用 43来表示 ,用 53 不行吗。
创设情境,认识 12。 师:首先,老师用平均分的知识来考考你们 : ⑴、 有 6 个苹果,平均分给 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⑵、 有 4 个苹果,平均分给 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⑶、 有 2 个苹果,平均分给 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⑷、 有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师:平均每人分半个苹果,可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 数呀。
1、4/2003# 龙江移动通信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秘密 黑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员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4/2003# 龙江移动通信 前言 北大纵横与黑龙江移动通信携手共进。 北大纵横企业使命 为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变革提供实效性的解决方案 北大纵横企业精神 合作 、 敬业 、 诚信 、 创新 4/2003# 龙江移动通信 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经营运作现状
1、我国铁路运输情况综述及“十五”规划(作者: 出处:中经网)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万公里 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日期在此间举行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介绍说,到今年底,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将达到万公里,比“八五”末增加公里,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年。 傅志寰指出, “九五”是我国铁路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特别是“九五”的后年,铁道部确定了“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建设方针
量,我们应该用两条线段加以表示。 ) 学生独立写出关系式并列方程。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可以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明爸爸体重的问题,只在信息的选择和画线 段图上稍加点拨,遵循了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 三、 小组汇报 : 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和前面复习的两题相比,有什么异同。 ,师生小结:
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设 计 实 验 介绍实验器材。 介绍物距和像距。 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思考 讨论回答 问题: 1. 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 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 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