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学年高二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内容摘要:
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一目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教材第 92页) 设计意图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思考究竟谁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共有两问。 第 一问让学生通过对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一事件的思考,认识到他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是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的决定力量。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历史究竟是英雄创造的,还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操作建议 可以让学生收集材料,从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角度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第 11 页( 共 30 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个探究活动(教材第 93页) 设计意图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思考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是 谁,即是谁在进行物质生产,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他们创造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第二问是让学生思考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操作建议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的活动形式有多种,但是最主要的是物质生产活动。 谁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呢。 当然是人民群众。 由此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个探究活动(教材第 93页) 设计意图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共有两问。 第一问让学生回答《格萨尔王传》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问则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通过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操作建议 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格萨尔王传》,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单介绍,然后得出结论:这部史诗的内容来自藏族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同时,引出人民群 众的历史作用问题,即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四个探究活动(教材第 94页) 设计意图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共有两问。 第一问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材料,认识到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问则要求学生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作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操作建议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第 12 页( 共 30 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 照探究活动的提示,可以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分组收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事例,分析人民群众所起的历史推动作用。 例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的税费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创业和就业;与父母交流,请父母结合自己的工作说说对改革的认识,以及深入探讨改革中群众的作用等。 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教材第 94页) 设计意图 这一探究活动的 设计意图 主要是为了说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共有两问。 第一问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邱娥国之所以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从中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操作建议 教师可以联系历史和现实,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也可以从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入手,探究这一问题。 (三)教学提纲 框题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旧的社会历 史论的局限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 框题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第 13 页( 共 30 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 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关于什么是社会存在,教材的定义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 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建议在教学时,教师将社会存在的概念分析得更细致、完整一些。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纳入这一方面的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以及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或“人周围的自然”)和人口因素(“人本身的自然”)。 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 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社会存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别需要向学生说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作用是影响作用,有时还是不可忽视的,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现象。 当然,在社会存在中,“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是最重要的。 这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必须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来说明。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过程的总和。 这一概念也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使学生能够分清社会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意识。 关于社会意识,教材的分析比较全面,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就可以了。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历史的发源地,没有物质生产活动,人类也就无法生存。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物质生产水平就不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同,从而形成的 社会意识也就不同。 例如,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这种生产状况决定了当时的人们没有私有观念,形成的是一种朴素的集体观念。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劳动出现了新的变化,集体劳动逐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于是,逐渐产生了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并最终导致阶级的产生。 在这一过程中,私有观念产生,并伴随不同阶级的出现形成不同阶级的意识。 不同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及其在这种生产过程形成的客观经济关系决定的。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第 14 页( 共 30 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这一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具有能动性的原理在社会领域的运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因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 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当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时,它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这两种情况所表现的社会意识的独立性都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旧的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新的理论也只有在社会存在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和条件时才可能产生。 由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残余,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等问题。 (2)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历史 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意识,其内容或形式都有两个在内容上,主要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同时也保留着历史上形成的反映过去社会存在状况的一些意识材料;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又根据新的变化对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某些新的具体形式。 正是由于社会意识存在着这种继承性,因而社会意识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人们才能追溯历史发展的线索。 社会意识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由此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传统。 (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既要看到这种能动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又要看到这种能动作用的大小,时间持续的长短也是不同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 因此,一种社会意识的作用大小,与这种社会意识所掌握的群众的广度与深度有着直接关系。 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发挥正确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有利于继承历史上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第 15 页( 共 30 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人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了自己和人类社会,从而使自身脱离了动物世界。 没有这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 ,没有人类社会。 马克思说,当人类开始从事这种生产实践活动时,人类也就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了。 同时,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条件,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关系,共同生产和生活。 因此,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共同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就越来越多样和复杂。 (3)实 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除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以外,改造社会的政治实践、科学实验和艺术实践等也都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性作用,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共同推动的,社会发展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社会发展的动力决不会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它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由 它产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就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果到人类的实践活动之外去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那就只能形成唯心主义历史观。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 理论归根到底源于实践,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和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20xx学年高二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
相关推荐
取值集合是 A. 11(2 , 2 ),44k k k Z B. 15(2 , 2 ),22k k k Z C. 11(4 , 4 ),44k k k Z D. 1 1 5(4 , 4 ),44k k k Z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 1已知函数 3 3f x ax x在
一个零点,则实数 b 的取值集合是 A. 11(2 , 2 ),44k k k Z B. 15(2 , 2 ),22k k k Z C. 11(4 , 4 ),44k k k Z D. 1 1 5(4 , 4 ),44k k k Z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 1在 6( ) (
1 = 1 ,所以数列 { a n - n } 是首项为 1 ,且公比为 4 的等比数列, ∴ a n - n = ( a 1 - 1 ) 4 n - 1 , ∴ a n = 4 n - 1 + n . ( 4) 将 a n + 2 - 4 a n + 1 + 3 a n = 0 变形为 a n + 2 - a n + 1 = 3( a n + 1 - a n ) , 则数列 { a n + 1
63 中连续减去 8,减 ( )次才能使结果等于 15. A. 7 B. 6 C. 23 20. 一家人到公园去玩,公园门口的牌子如图: 这一家人共花了 13 元,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B.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小孩,一个大人。 C.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大人。 D.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小孩。 三、 算一算。 (每组 2 分,共 12 分) 21.
m. (2)左 、 右平移:当抛物线 y= a(x- h)2+ k向左平移n(n0)个单位后 , 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 y= a(x- h+n)2+ k;当抛物线 y= a(x- h)2+ k向右平移 n(n0)个单位后 , 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 y= a(x- h- n)2+ k. 第 15讲 ┃ 归类示例 例 3 [2020广安 ]如图 15- 2, 把抛物线 y= 抛物线 m. 抛物线
1、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新丰化纤项目组1岗位职务说明书编写指导一、职务说明书编写要求1、职务说明书编写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计划和组织。 2、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组织安排下,岗位职务说明书由该岗位的人选本人负责编写,由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指导并核实。 3、针对具体岗位,对事不对人。 4、表述准确、简洁,具有概括性,不要写成每日的工作流程。 切忌写成流水帐。 5、请填写具体、详细,并完整填写表格每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