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内容摘要:
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 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 50~ 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20世纪 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加剧了西北地区 气候 和 土壤 的干旱化。 这使得该区的 植被 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 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 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 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 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使 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变化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 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 少雨年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 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剧加速发展 人类活动 请根据下列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人口激增 燃料需求多 无节制采挖药、菜 过度樵采 樵采天然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 而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短期的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 过度放牧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 50%~150%,少数地区高达 300%。 ( 3)过度开垦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缺少防护林保护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作物产量逐年降低 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风蚀耕地 “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 是西北地区草地开垦的真实写照。 读图观察 :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 绿洲地区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 这的确。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