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 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 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 1917 年上海某报刊登‘陈烈女殉夫’之事”和图片“裹脚的小女孩”。 设问:这两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列举实例) 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 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设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 同学们能不能从下面这段材料中找出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教师点拨: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 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说明批判旧道德的原因;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一位看过《狂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 用什么来救孩子。 用旧道德行吗。 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5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 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 好了。 ——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 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 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 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