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内容摘要:

2、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必然要超越民权主义的范围”而“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 3、危害:使大革命中保留下来的一点儿革命力量在敌我悬殊的盲动斗争中再一次遭受重大损失,给党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1、背景: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2、表现:一是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二是在实际工作中主张已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力量;三是坚持“城市 3、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四是再一次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3、危害: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李立三提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口号,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 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1、背景: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在这次会议上夺取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 2、表现:一是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二是否认中间力量的存在,整个地反对;三是推行“城市中心论”,要求红军占领城市;四是打着“反右倾”的旗号,实行宗派主义。 3、危害:使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上都受到严重损失。 最大的恶果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