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摘要:

?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l 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 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 1 )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喜 (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 二者之为 “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 )( )两种心情。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改进后: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 “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 “想学 ”;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 “会学 ”;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 “坚持学 ”。 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