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背83个知识点内容摘要:

4、活动能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 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 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 “求”就是去研究。 20. 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 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 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 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 7、库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34. 度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 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35. 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6. 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7. 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 9、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 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42. 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3.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事物的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48. 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 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 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49. 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 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 50. 理性认识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 13、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55. 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56. 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57.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8. 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