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内容摘要:
达到的效果是不可胜食。 师:“不可胜食”中“不可胜” 是 什么意思。 5 生:我认为是“不尽”的意思,就是说粮食吃不完。 师:哇。 这真是一个让吃货们感到幸福的政策,可不可以再压缩一下,概括成两个字。 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一下。 生:就用“饱食”二字吧。 (教师板书) 生 2:第二条我认为是“渔”业政策, 数( c249。 )罟( gǔ)不入洿( wū)池,鱼鳖不可胜( shēng)食也。 就是说捕鱼不要用细网,那么产生的效果还是“饱食”。 师:为什么不用细 网。 生:为了有源源不断的鱼可以吃,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师板书) 生 3: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shēng)用也。 这句话是从“林”业入手,达到的效果是“足用”。 生 4: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y236。 )帛矣。 从“宅”入手,在宅院的周围种植桑树,可以达到五十岁的人“衣帛”的效果。 师:“衣”字的读音是。 生:“ ( y236。 ) ”作动词,作名词时读“ ( yī) ”。 师:类似于这种现象的还有。 生:“食”“骑”“畜”等。 生 5: 鸡豚狗彘 (zh236。 )之畜( x249。 ),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从“畜牧”业入手, 可以达到的效果是“食肉”。 生 6: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从“田地”入手,可以达到“无饥”的效果。 生 7: 谨庠( xi225。 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t236。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从“教育”出发,可以达到 老年人 安享晚年的效果。 师:两个字。 生:那就“安老”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师:孟子的这七条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寻找,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两分钟时间,开始。 生:前三条是让百姓 养生丧( sāng)死无憾, 这样就会 王道之始了, 后四条是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可以说是 王道之成。 (教师板书) 6 师:这些措施的最终受益者是百姓呢,还是君王。 请 大家 自由辩论。 生 1:我认为是百姓,因为所有的措施都是让百姓过得好一些,从衣食住行教育方方面面入手,最终过上幸福生活。 生 2:我反对,我认为是君王,是百姓有钱了,过得好了,可百姓富强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家强大,国家强大了君王的好处就多了。 生 3:我认为是百姓,是国家富强了,可是钱还在百姓手中呀,只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百姓就是受益者。 生 4:我认为是 君王 ,就像刚才这 位同学所说的,老百姓有钱了,君王就可以征收 赋税 了,只要不是“苛政猛于虎”就行, 这 样国王的小钱包就鼓起来了。 师:百姓是直接受益者,不管怎样,百姓生活富足、幸福安康。 百姓是真正 地得 到了实惠,最终君王也就成了间接受益者。 看来孟子七条真乃良策也。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进一步理解文章,同时锤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 【 探究 】梁惠王治国 解决第 二 个问题: 因何提出措施; 师:我们来看 第二个问题 ,孟子因何提出这个问题。 生 1:因为梁惠王向他询问。 师:询问什么。 生: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师:梁惠王要 那么多的百姓做什么。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