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岳阳楼记课件1内容摘要:

“ 进 ” 指 “ 居庙堂之高 ” ,在朝廷上做官; “ 退 ” 指 “ 处江湖之远 ” ,不在朝廷上做官。 “ 微斯人 ” 的 “ 斯人 ” 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怎样理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 “ 与民同乐 ” 的思想。 孟子之: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这里说的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 “ 不以物喜 …… 则忧其君 ” 点明 “ 古仁人之心 ” 的内涵,显示了 “ 古仁人 ” 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 “ 进亦忧,退亦忧 ” 的论断,突出一个 “ 忧 ” 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 “ 何时而乐 ” ,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小结 本文题为 《 岳阳楼记 》 ,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 “ 大观 ” ,再写 “ 迁客骚人 ” 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 “ 古仁人之心 ” 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嗟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⒈这段文字选自 《 》 , 作者 _______,他是 _____(朝代) _____家、_____家。 ⒉ “ 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 “ 二者 ” 是指( ) A. “ 迁客骚人 ” 和 “ 商旅 ”。 B. “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和 “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C. “ 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 ” 和“ 心旷神怡 …… ,其喜洋洋者。 ” D. “ 居庙堂之高 ” 和 “ 处江湖之远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政治 文学 C ⒊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中的“ 进 ” 和 “ 退 ” 分别指( ) A. “ 不以物喜 ” 和 “ 不以己悲 ”。 B. “ 居庙堂之高 ” 和 “ 处江湖之远 ”。 C. “ 忧其君 ” 和 “ 忧其民 ”。 D. “ 先天下之忧 ” 和 “ 后天下之乐 ”。 B ⒋ “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句中的 “ 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